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的意思、奸不厮欺,俏不厮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的解释

亦作“奸不廝欺,俏不廝瞒”。亦作“奸不廝瞒,俏不廝欺”。犹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水浒传》第二回:“‘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小人不姓 张 ,俺是 东京 八十万禁军教头 王进 的便是。”《水浒传》第六二回:“‘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

专业解析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是一句源自明清白话小说的古语俗谚,其核心含义是强调人际交往中应坦诚相待,既不对恶行互相包庇,也不对好事互相隐瞒。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词释义

    • 奸:指邪恶、欺诈之事(《汉语大词典》:“诈伪;邪恶”)。
    • 厮:意为“互相”(《古代汉语词典》:“相,相互”)。
    • 欺/瞒:均表隐瞒、欺骗(《说文解字》:“欺,诈也”;“瞒,平目也”,引申为隐匿实情)。
    • 俏:此处指美好、正当之事(《广韵》:“俏,好貌”),与“奸”形成反义对比。

      全句直译:对恶行不互相欺骗(包庇),对好事不互相隐瞒。

  2. 深层含义

    倡导人际交往的双向坦诚:

    • 对负面行为(奸)不互相纵容遮掩;
    • 对正面事物(俏)不因私心刻意隐藏。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光明磊落,开诚布公”。


二、语源与用例

此语多见于明清小说对话,体现市井伦理观念:


三、文化内涵

  1. 儒家伦理的民间化表达

    契合《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思想,主张以公心取代私相授受(参考《中国俗语大辞典》)。

  2. 市井交际的契约精神

    反映明清商品经济下,民间对诚信交易的朴素要求(见《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四、现代适用性

在当代语境中,该谚语可引申为:


参考资料(按引用顺序):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4.
  3.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4.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5. 施耐庵. 《水浒传》[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6. 段宝林.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 朱介凡. 《中华谚语志》[M].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9.

网络扩展解释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是一个古典汉语成语,常见于《水浒传》等文学作品,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直译为“不论奸诈或聪慧,都不互相欺骗隐瞒”,核心含义是“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强调在明眼人面前坦诚相待。

  2. 词义解析

    • “奸”:指狡诈、不怀好意的人或行为。
    • “俏”:指聪慧、机敏的人或特质。
    • “厮”:意为“相互”。
      整体可理解为“无论对方是奸邪还是聪慧之人,都不隐瞒真实意图”。
  3. 出处与用法
    出自《水浒传》第二回,王进向史太公表明身份时说道:“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小人不姓张,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便是。”此处用于表达坦诚身份,打消对方疑虑。

  4. 延伸理解

    • 同类人之间的坦诚:强调在同类或明理人面前无需伪装,直接表露实情(如《水浒传》中王进对史太公的对话)。
    • 反讽用法:有时也用于暗示对方已看穿真相,劝其停止欺瞒。
  5. 近义表达
    类似成语包括“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打开天窗说亮话”等,均强调在特定情境下的直率态度。

该成语既可用于表达坦诚,也可暗含识破对方谎言的语境,需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浒传》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磅唐避殿减膳残茶剩饭察见长兴岛辞貌错列得寸进尺登科録颠首多端飞礮風紀丰韵工日关钥瑰怪酣洽滈汗横民会饭晦匿虎咽狼餐焦心兢持酒菓酒榼狂谋揽执亮照龙蛇混杂脔杀论述末属木拨臬兀狞目判奂清遒清酥球璜佉仓缺口镊子去离觑问如雨三垢上缴神木兽烟蜀扇输粟庶鱼宿将无用闲窜饷军懈劲谐穆泄泄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