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面的意思、马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面的解释

(1).长形的脸面。《北史·斛律光传》:“ 光 字 明月 ,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

(2).迷信传说 阎王 手下的鬼卒,头像马首。《西游记》第五六回:“老者道:‘爷爷呀,一个夜叉,一个马面,一个雷公!’”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 阎罗天子 、 牛首阿旁 ,还有 中国 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

(3).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体,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门楼、靴城、马面、敌楼悉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马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长形脸面的描述 指人脸型狭长或表情阴沉凶恶。该用法最早见于《北史·斛律光传》对斛律光外貌的记载:“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现代多用于形容人神情严厉或相貌特征。

  2. 神话传说中的鬼卒形象 在阴间传说中,马面与牛头组成地府鬼差组合,其形象为马首人身。该设定最早见于《西游记》第五十六回和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中的文学描写,成为民间信仰中经典的地狱使者形象。

  3. 古代城防建筑术语 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指城墙外侧凸出的矩形墩台(敌台),具有重要战略功能:

    • 结构特征:平面呈长方形或半圆形,间隔60-120米分布
    • 战术作用:消除防御死角,形成交叉火力,配合瓮城构成立体防御体系
    • 得名由来:因狭长形制类似马脸而得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城墙遗址

其他次要解释如提到的“上下城路面”说法,因缺乏权威佐证暂不采信。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差异:文学作品中多指鬼怪形象,建筑领域则为专业术语,历史文献中常见外貌描述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面的意思

马面是指马头形状的面孔,也指稽首作揖时摆出马头的姿势,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脸部的特征或表情。在中国文化中,马面也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马面的拆分部首是马(mǎ),总共有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马面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艺术作品,尤其在戏曲中经常出现。现代中文中基本以简化字形式存在,没有明确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马面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马面并非常见的词汇,没有特定的古代写法可以考证。

例句

1. 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是泪水的马面。

2. 那只狮子展示出一只威严的马面。

3. 他对待他人总是带着一张和蔼可亲的马面。

组词

马面并不常用于组词,因此没有明确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

近义词可能是:马头、骏马面孔。

反义词

反义词可能是:狗脸、猫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