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鞭炮的意思、鞭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鞭炮的解释

(1) [firecracker]∶爆竹

(2) [a string of small firecrackers]∶指成串的小爆竹

详细解释

(1).大小爆竹的统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老太太忙着张罗送蜡烛鞭炮,虽不十分热闹,却也大家乐了一天。” 沙汀 《呼嚎》:“这是八月二十号左右的事,鞭炮已经放过好几天了。”

(2).特指成串的小爆竹。 洪深 《申屠氏》第七本:“城楼角上,必必剥剥,燃放一串鞭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鞭炮”是中文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词语构成
    由“鞭”和“炮”组成,属并列式结构。原指成串的小爆竹,后泛指大小爆竹的统称。现代汉语中,“鞭炮”既可指单个爆竹,也常指连结成串的爆竹(如一挂500头、1000头等)。

  2.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biān pào,属名词,常见搭配如“放鞭炮”“鞭炮声”等。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爆竹”习俗:古人燃烧竹子,利用竹节爆裂声驱邪避灾。

  2. 火药时代
    唐代出现火药后,竹筒内填充火药制成“爆竿”;北宋时期演变为纸卷火药的“炮仗”,并发展出单响、双响等类型。

  3. 名称演变
    从“爆竹”“爆竿”“炮仗”到“鞭炮”,名称变化反映了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进步。

三、文化意义与用途

  1. 传统象征
    用于驱逐“年兽”“瘟神”等传说生物,寄托驱邪纳福的愿望。

  2. 现代应用
    常见于春节、婚礼、开业等喜庆场合,营造热闹氛围。例如中的例句:“立冬头天如意笑,家家户户放鞭炮”。

四、相关延伸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或例句,可查阅、2、5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鞭炮

鞭炮是指一种可以制造响声和烟雾的爆竹装置,常用于庆祝活动和节日。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革和火,其中革是指皮革,火代表火焰。根据笔画计算,鞭炮一共有12画。

鞭炮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梦溪笔谈》中,该书为唐代文学家沈括所著,书中记载了鞭炮的制作、使用和起源。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鞭炮一词通常以繁体字表示,其中鞭用繁体字表示“鞭”而炮用繁体字表示“砲”。

以下是几个使用鞭炮一词的例句:

1. 这个新年,我们要点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2. 爷爷告诉我,放鞭炮能带走晦气,迎来好运。

鞭炮的相关组词包括:放鞭炮、鞭炮声、鞭炮制作、点燃鞭炮等。

鞭炮的近义词有:爆竹、烟花、炮仗。

而鞭炮的反义词可以视为不放鞭炮。

别人正在浏览...

傲慢少礼鼻儿不辍趁走吹歔磁骨獃瓜打主意德宿抵对蝶梦谍士顶针踶啮马丰草长林風簷寸晷高唐稾枲割舍关小鹤举还飇黄后黄金鹗化日光天魂不着体加年兼天劫舍疾言怒色机制蠲缓匡浪磊落不凡凉闇列侯猎靴卵袋乱代路节绿茸茸履时瞑眠飘茵堕溷辟邪翁骞损覃被折伐勝筭射牛衰絶四顾宿恨田庐庭角体重痛恼委皃污斥小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