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尊的意思、达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尊的解释

(1).谓众所共尊。《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赵岐 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宋 苏轼 《<晁成君诗集>序》:“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絶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於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

(2).上达于尊者。 汉 蔡邕 《独断》上:“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3).指地位显贵者。《明史·魏骥传》:“ 驥 齿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称达尊。” 章炳麟 《訄书·刑官》:“西方之言治者,三分其立法、行政、司法而各守以有司,惟刑官独与政府抗衡。苟傅於辟,虽达尊得行其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尊

达尊(dá zūn)是汉语古语词,多用于文言语境,本义指天下普遍尊崇的事物或品德,后引申为备受敬重的地位或声望。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本义与出处

源于《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此句提出三种被天下共同尊崇的标准:

  1. 爵:官爵地位;
  2. 齿:年长高寿;
  3. 德:道德品行。

    三者并称“达尊”,代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准则。


二、引申含义

  1. 备受尊崇的地位

    如明代宋濂《送陈彦正教授序》云:“公以达尊之望”,指德高望重、受人敬仰的地位。

  2. 通显而尊贵

    清代王晫《今世说·德行》载:“先生达尊,学者宗之”,强调其声望与学术领袖地位。


三、现代词典释义


四、用法与示例


参见:

《孟子·公孙丑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语大词典》“达尊”词条;

《古代汉语词典》“达尊”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达尊”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

一、核心含义(源自《孟子》)

孟子提出“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孟子·公孙丑下》),即社会普遍尊重的三类人:

  1. 爵:指官爵或社会地位高者;
  2. 齿:指年长者;
  3. 德:指道德高尚者。

二、其他引申义

  1. 众所共尊
    泛指被大众共同尊重的人或事物,如宋代苏轼提到“名者古今之达尊也”,强调名声的普遍重要性。
  2. 上达于尊者
    指通过谦卑的方式向地位高者传达信息。例如汉代蔡邕《独断》中解释“陛下”一词时,提到“因卑达尊”的礼仪表达。
  3. 地位显贵者
    明代文献中曾用“达尊”直接指代身份显赫之人,如《明史》称魏骥“爵在上卿,可称达尊”。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达尊”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较少出现在日常语境。其核心仍围绕“普遍尊重”展开,可结合具体场景指向权威、年龄或品德突出的对象。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汉典网、光明日报分析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帮衬罢朽播散草架长安日朝奉出公忘私辞决存定叠石为山兜络反寇干政根毛鬼迷心跪膜孤云野鹤隳紊辉熠胶浅郊畤记怀浄发静客居利思义款玩揽惹棱等登立马追镫陵邱领直脉冲鬘饰暮衰囔鼻捏塑牛马剽剟疋段品韵契骨权能认准桑杈试黜轼蛙熟切担子讼铃粟红贯朽随逮透头投资土圞儿餧饿为国捐躯微讥兀岸相乌仙禽犀顶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