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木的意思、草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木的解释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木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基础释义

  1. 本义

    指草本植物(草)与木本植物(木)的统称,泛指一切植物。

    例证:

    《汉语大词典》:「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木」指木本植物,合称泛指自然界植物。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草木」即花草树木。

  2. 引申义

    • 自然生态象征:代指未受人为干预的自然环境。

      典籍依据: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以草木喻自然生命力(《全唐诗》卷四三六)。

    • 脆弱易逝之物:因草木易枯荣,引申为短暂脆弱的事物。

      文献参考: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草木之荣华,飘风过耳」(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化象征与哲学意涵

  1. 文学意象

    • 时序更替:草木枯荣象征岁月流转,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隐逸情怀: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暗喻返璞归真。
  2. 哲学隐喻

    • 道家思想:草木顺应四时,喻无为自然之理。《淮南子·泰族训》称草木「春生秋死」合天道。
    • 兵家典故:成语「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喻心理恐惧导致的错觉。

三、词语辨析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刘安. 《淮南子》. 中华书局, 2010.

网络扩展解释

“草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类别
    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总称,涵盖所有非动物、非矿物的自然植物。例如《易·坤》中的“天地变化,草木蕃”即强调自然界的植物繁茂。

  2. 地理特征
    代指荒野或未开垦的自然环境,如《韩非子·说疑》提到“槁死於草木”,形容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


二、比喻与引申义

  1. 自谦之词
    古代文人常用“草木”比喻自身卑微,如唐代陈子昂《谏刑书》中“臣草木微品”,以谦逊姿态表达对君主的忠诚。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草木常被用来反衬情感或社会变迁。例如杜甫《春望》的“城春草木深”,通过草木繁茂烘托战乱后的荒凉。


三、常见用法示例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释义、文学用例及现代语境,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鬼棒子面本甲采緑打里打外倒[立]像断阙杜黜发愤自厉发冷方诀封内凤藻分厘卡斧柯凫卢貂蝮虵杠子工蚁管絃哈昔泥黑经滑脚秽德垢行基底动脉介士劫争祭牲酒浸头宽疏虏获眉睫莫是南雅碻车敲竹竿穷酸饿醋耆童齐物冗弱乳臭如有所失涩滞山茄子善诱食啖实习期失制输贩水陼水塔锁怨铁板提控外畿尪陋王事微步围网小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