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徙的意思、避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徙的解释

谓避难迁居。 清 吴敏树 《梅伯言先生诔辞》:“余穷老於世,今且避徙无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古代文献进行解析。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释义

避徙(bì xǐ)

指为躲避灾祸、战乱或压迫而迁移居所的行为,强调因外部威胁被迫迁离原住地。

例:《后汉书·西羌传》载“百姓避徙,不安其居”,描述民众为避羌乱被迫迁徙。


二、字源解析

  1. 避(bì)

    • 本义:躲开、逃避。《说文解字》:“避,回也。”引申为规避危险(如“避难”)。
    • 引证:《礼记·曲礼》:“避箭避刃”,指躲避兵器伤害 。
  2. 徙(xǐ)

    • 本义:迁移、移居。《说文解字》:“徙,迻也。”强调空间位置的变动(如“迁徙”)。
    • 引证:《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指大鹏南迁 。

三、文献用例

  1. 历史语境

    • 《汉书·匈奴传》:“边人避徙,城郭空虚。”

      ▶ 描述边境居民为避匈奴侵扰而迁离,导致城池荒废 。

    • 清《读史方舆纪要》:“民避徙山谷,十室九空。”

      ▶ 反映战乱中民众逃入深山避祸的惨状 。

  2. 文化延伸

    “避徙”常与“流离”“逃难”并用,体现古代社会对动荡的集体记忆,如成语“避徙流亡” 。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现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方言表述(如闽南语保留“避徙”表“逃难”),日常书面语中已被“逃难”“迁徙”等替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ISBN 978-7-100-01375-4

    在线版链接(权威释义)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ISBN 978-7-101-09222-2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ISBN 978-7-100-09925-3
  4. 《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ISBN 978-7-101-04731-1
  5.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ISBN 978-7-5326-2313-1

网络扩展解释

“避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xǐ,其核心含义为避难迁居,即因躲避灾祸或危险而迁移居住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人吴敏树的《梅伯言先生诔辞》:“余穷老於世,今且避徙无所。” 此句表达作者因生活困顿、无处安居的境遇。


三、近义词与语境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徙”的读音演变或“避”的引申义,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暗滴暗面八百壮士杯瓢标准台彬炳鄙邑才薄智浅朝鞾楚炬辍卷错守大上造底绩低声细语杜茝罚规烦襟繁忙辅车相依匄夺扞掫槐卿荒耄讙嚣劫尘浄荡荡兢庄进种善群救数人救暍浚沟款密廉便莫名墓陵弄嘴弃家荡産靘壮秋吟蛬散亡山墟生产操诗艹石英玻璃食租双重水龙踏混木啼饥投靠投香湘管想望乡学崄岨显微镜险戏小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