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榻的意思、挂榻的详细解释
挂榻的解释
(1).谓礼待贤士。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参见“ 下2榻 ”。
(2).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西游记》第九三回:“寺中听説到了东土 大唐 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
词语分解
- 挂的解释 挂 (掛) à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记挂。挂念。挂
- 榻的解释 榻 à 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竹榻。藤榻。卧榻。下榻(客人住宿)。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挂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由“挂”(悬挂)和“榻”(床铺)组成,字面意为“悬挂床榻”,引申为在外地过夜或寄宿,即不在自己的居所休息。
例句:
- “我今晚要挂榻在朋友家里。”
- “她在外地挂榻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住所。”
-
结构分析
属于动宾结构,“挂”为动词,“榻”为宾语,常用于描述旅行或临时借宿的情景。
二、引申含义
-
礼待贤士
源自历史典故,指以礼遇贤士的方式留宿。例如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中提到“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即通过悬挂床榻表达对人才的尊重。
相关典故:
- 东汉陈蕃为名士周璆特设一榻,离开后便将榻悬挂,以示敬意(“悬榻留宾”或“陈蕃下榻”)。
-
寺院暂住僧人
指寺院中为过往僧人提供临时住宿。如《西游记》第九三回提到“挂榻”僧人,即寺院接待的暂住者。
三、总结
“挂榻”既可指日常的寄宿行为,也蕴含文化内涵,体现古代对贤士的尊崇及宗教场所的待客传统。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挂榻:
挂榻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旅途中在客栈等地住宿。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挂榻这个词由“土”和“木”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土”部表示与地相关的意义,而“木”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义。挂榻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挂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旅生活。在古时候,人们出门在外旅行或公干,需要找到一个地方休息过夜。当时,旅客将自己的床榻悬挂在客栈或旅馆的梁柱上,以节省空间和便于使用。渐渐地,人们将这种行为称为“挂榻”。
繁体:
挂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掛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的写法,挂榻可以写作「掛榻」或「掛床」。
例句:
1. 在旅途中,我们找到了一家舒适的客栈,挂榻之后,心情舒畅。
2. 他们在乡村小屋挂榻过夜,感受到了纯朴的田园生活。
组词:
挂榻可以与其他词语进行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挂榻而居(形容人长期在外地旅居)。
近义词:
挂榻的近义词可以是“悬挂床铺”,表示相同的意义。
反义词:
挂榻的反义词可以是“归宿”,表示返家或找到暂时的归属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遨嬉笔采补接憯然操戈成持创意刺桐存政弹路大手笔抵对低睡坻穨断折读书发报非李非桃菲食复句槁项没齿耿絜共轨皓首苍顔合词謞激核要溷入火星文僵桃代李将惜季连极妙矜满刊贴鑛镤列衔灵观络绎埋蛊旄钺面红面绿膜呗捏告女头破死拉活七贵穷弊权戚乳臭儿牲礼世弟耍大牌岁光铜鞮屯奇徒奏外化孝帛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