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的意思、水西的详细解释
水西的解释
(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题泾县水西寺》诗:“ 长安 若问 江 南事,説道风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叶如萱艸,花黄,夏开。”
词语分解
- 水的解释 水 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汉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笔。墨
- 西的解释 西 ī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
专业解析
"水西"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地理方位词)
指河流的西侧区域。此义项源于古汉语方位表达习惯,以河流为参照物划分方位。例如《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水的西边"(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卷三第125页)。
二、历史地名专称
特指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水西土司"辖地:
- 地理范围:今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一带,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地区。明代在此设立水西宣慰司,彝族土司安氏世袭统治该地区近千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21页)。
- 历史地位:作为西南彝族政治经济中心,水西地区在唐宋至明清时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现存"水西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通史》,方志出版社,2019年,卷三第七章)。
三、文学意象与宗教场所
- 诗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代指清幽景致,如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描绘安徽泾县水西山水胜境(《全唐诗》卷178)。
- 佛教地名:安徽省泾县有水西寺,始建于隋唐,因位于青弋江之西得名,宋代释觉范《题水西寺》载其"松门暗朝雨,竹路含春烟"(《石门文字禅》卷八)。
文献依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 《贵州通史》方志出版社2019年版
-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 《石门文字禅》释觉范撰,明万历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水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自然方位概念
- 泛指水的西边
这是最基础的释义,常见于古诗词中描写地理位置。例如:
- 唐代刘长卿《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提到“松风隔水西”;
- 赵嘏《汾上宴别》中“残日水西树”也以“水西”代指方位。
二、古寺名
- 唐代佛教胜地
特指安徽泾县的三座寺庙群,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李白《别山僧》中“何处名僧到水西”即指此景。唐代宣宗也曾为水西寺题诗,印证其历史地位。
三、历史地理区域
- 贵州毕节地区古称
宋末至清初,“水西”指贵州鸭池河以西的毕节东部地区,涵盖今大方县、黔西县等,曾是彝族阿哲家族(水西安氏)的统治区域。该名称与当地水系分布及土司制度密切相关。
四、其他引申含义
- 文学意象与象征
部分诗词(如姚燮诗句“趁妾水西船”)将“水西”作为送别场景的意象;另有少数文献提及“水西”为花名,但用例较少,权威性待考。
该词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地理方位与古寺名为主要用法,历史行政区划则具有地域特殊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江南通志》及贵州地方史志。
别人正在浏览...
案队慠佷拜客褊宕阐弘超警超朗抽泣从此往后打话打旋罗鼎鬲飞马敷施该管寡姊珪爵贵茂含歌豪侠河陇荒草浑舍藿蠋降黜匠者检校简谱检御借职今儿个九过九节鞭圈猪决败诳诬髡赖债敛眸泠落木红毬凝止青毫琼靡屈突肉类三枿食肆熟谏树节书子私心妄念搜贤太阿倒持摊软调适舃奕慰情聊胜无餧饲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