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告发富户隐匿财产,逃漏税款。《史记·酷吏列传》:“出告緡令,鉏豪彊并兼之家。” 张守节 正义:“ 武帝 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作钱数。每千钱一算,出一等,贾人倍之。若隐不税,有告之,半与告人,餘半入官。”《后汉书·鲜卑传》:“乃兴盐铁酒榷之利,设告緡重税之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监司督责,以刻为明,簿法之苛,过於告緡。” 清 吴伟业 《短歌》:“胠篋从他误攫金,告緡怜我非怀璧。”
“告缗”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经济政策,旨在打击商人隐匿财产、逃漏税款的行为,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下是详细解释:
汉武帝因连年征战匈奴及赈灾需求,导致国库空虚。为缓解财政危机,在“算缗令”(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告缗令”,鼓励民间举报逃税行为。
“告缗”是汉武帝集权政策的重要一环,通过强制性的财富再分配巩固中央财政,但也暴露了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局限性。如需进一步了解“算缗令”的税率细则,可参考相关史料补充。
《告缗》是一个成语,意指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错误,揭露真相并追究责任。
《告缗》的部首是“言”和“网”,其中“言”表示与言语相关,而“网”表示陷阱或罪恶。《告缗》的总笔画数为15个。
《告缗》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林传》中,用以形容杨林洁身自好不事非。后来,这个词扩展为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错误,并追究责任的意思。
繁体字为「告繙」。
古时候汉字写作「告販」,其中「販」表示贩卖、交易的意思。
他告缗了老板私自调整工资的行为。
告发、缗密、告密、缗坊、缗讼
揭发、揭露、揭穿
包庇、遮掩、掩盖
百尺杵掺掺唱双簧创世纪点戏调防独出己见笃悠悠芳树发青封建士大夫分路扬镳杆儿根绊归信诃贬鸿溟鸿商富贾鸿乙满纸化转假号渐包瘠地界或介祉咎悔救奢九罭苛慝扐掯灵兰领约留退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碌碌庸庸沦滞啰啰唆唆木馒头男弟能量跂蠢锲薄清荡赇饷取闹壤地三姜三头六证神游十八侯试暑酸涩跳下黄河洗不清忘八旦王路枉挠违变嚣尘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