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衰裳的意思、衰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衰裳的解释

居丧所服衣裳。《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 郑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礼记·礼运》:“三年之丧,与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周礼·地官·闾师》“不绩者不衰” 唐 贾公彦 疏:“其妇人不绩其麻者,死则不为之著衰裳以罚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他如 费凤 之故吏,衰麻扶杖, 魏元应 之故吏,万里衰裳,其时服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殊不可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衰裳(cuī cháng)是古代中国丧服制度中的核心服饰,特指丧礼中最重的“斩衰”之服,由粗麻布制成的上衣(衰)和下衣(裳)组成,用于子女为父母、臣子为君主等最亲近的尊长服丧。其含义与形制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衰(cuī)

    指丧服上衣,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不缝边,使断处外露,象征悲痛无心修饰。郑玄注《仪礼·丧服》云:“衰之言摧也,所以表其中心摧痛。”

  2. 裳(cháng)

    即下裙,与“衰”配套,同用粗麻布制作,体现“衣冠齐衰”的礼制整体性。《说文解字》释:“裳,下帬(裙)也。”

二、礼制内涵

衰裳作为“五服”之首的“斩衰”丧服(服期三年),承载严格的宗法伦理:

三、典籍依据

  1. 《仪礼·丧服》

    明确记载:“斩衰裳,苴绖、杖、绞带。” 此为衰裳形制的最早规范。

  2. 《礼记·丧服小记》

    强调“衰三升,三升有半”,以麻布密度(升数)区分丧服等级。

  3. 郑玄注《周礼》

    释“衰长六寸,博四寸”,详述其尺寸礼法(《周礼·春官·司服》注)。

四、文化演变

汉代以后,衰裳随丧服礼制纳入国家法典(如《唐开元礼》),明清时形制趋简,但“披麻戴孝”的核心元素仍存。现代研究中,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指出:“衰裳是‘礼以饰情’的具象化,通过外在服饰强化伦理认同。”


典籍来源:

  1. 《仪礼》(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衰裳”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特定服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衰裳”指居丧期间所穿的服饰,由上衣(衰)和下裳(裳)组成。其中:

二、礼仪规范

  1. 穿着场合:主要用于“斩衰”之丧(如子女为父母服丧),服期三年,期间需严格遵守行为禁忌,如《礼记·礼运》提到“三年之丧者,不使衰裳入朝”。
  2. 等级制度:属于“五服”中最重的一级,体现古代礼法对亲疏关系的严格区分,如唐代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强调,不遵守纺织劳作的妇人死后不得穿衰裳。

三、延伸考据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仪礼·丧服》《礼记·礼运》等文献,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平台释义(来源:、3、5)。

别人正在浏览...

拜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崩溃敝帚自享不量超骧池鱼之祸顇蹙大板车凋废地籙豆重榆瞑二副丰倩凤头履副贰肛表皋兰共传罕罕合宅皇带子祸福相依将伯挢揉锦襜静脉曲张廑注积治谲狡军粮库局泠泠马殿盟槃门节命在旦夕黔雷契骨齐肩青铜器羣从髯狎锐挫望绝蒻头丧权辱国沙坻烧夷弹省议沈溃赦书拾煤失伍诉诸公论踏局陶朱公文历斜迳协洽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