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岸的意思、兀岸的详细解释
兀岸的解释
高矗挺拔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还希望勇猛精进抗御万难,一往不返,尤其要毋负这老树兀岸高傲的故态呵!”
词语分解
- 兀的解释 兀 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这,这个;.怎么,怎的
- 岸的解释 岸 à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古同“犴”,乡间牢狱。
网络扩展解释
“兀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高耸挺拔的形态,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 读音:wù àn(部分资料标注为wū àn,但主流读音为wù)。
- 释义:形容物体(如山、建筑等)高矗、陡峭且挺拔的姿态,如“老树兀岸高傲”。
2.详细解析
- 字词拆分:
- “兀”:本义为高耸、突兀,引申为陡峭、秃顶(如山无草木)。
- “岸”:指水边的陆地或高大的形态,如“伟岸”。
- 组合含义:两字叠加,强调物体既高耸又险峻的视觉效果,常用于自然景观或建筑描写。
3.使用场景
- 自然景观:描述山峰、峭壁的险峻,如“遗祠突兀岸清洛”(宋代诗词)。
- 人文建筑:形容宏伟建筑的高大挺拔,如“兀岸的城楼”。
- 文学比喻:借物喻人,表现高傲、不屈的姿态,如瞿秋白文中“老树兀岸高傲”。
4.延伸与注意
- 易混淆点:与“伟岸”不同,“兀岸”更侧重“陡峭、孤高”的视觉冲击,而非单纯的高大。
-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的古代诗词节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兀岸》的意思
《兀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高大、陡峭、坚固的山峰或岩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兀岸》的部首是八刀旁,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冖和山。
《兀岸》一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兀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源自明代文学家冰心《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描写。
繁体字是「兀岸」,与简体字的写法相似,只是少了一点「旧字结构」的特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兀岸」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冖部分写作「㸦」,山部分写作「山」。
例句
他站在兀岸上,俯视着群山脚下的风景。
兀岸的山峰在日出时显得格外壮丽。
组词
兀岸的近义词有险峻、高耸、峻峭。
兀岸的反义词有平缓、温和、柔和。
相关词汇有兀自、兀立、峻拔。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红颜,白发朱颜半头晌被卷冰解云散擘窠巢聚城郭国抽考慈恩寺打揲玳轴当世才度单红帖點翰断琴蠹物分家析産分节钢花干硬革典耕莘瓜皮船规矩准绳果瓜汉署之香毫牦亨畅候账化风花蕾歡扰卉布胡适加枝添叶机密房跨班亏心短行緑绮琴明迷秘呪墨菊牟利纳木错能够喷玉贫难泊地七辅染溺肉果史例识途老马失真双兔碑数量积四神条森讬灵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