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锁子骨的意思、锁子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锁子骨的解释

亦作“鏁子骨”。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锁子骨是汉语中对人体骨骼部位“锁骨”的古代称谓和形象化表达,具有明确的医学解剖学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宗教内涵。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与医学含义

指人体连接胸骨与肩胛骨的横向细长骨,位于颈部下方、胸腔上部两侧。现代解剖学称为“锁骨”(Clavicle),主要功能为支撑肩部、保护深层血管神经,并协助上肢活动。该骨中段细窄,两端膨大,因其形似古代锁具的弓形结构而得名“锁子骨”。

二、词源与文化意象

  1. 命名依据

    源于骨骼形态类比:传统锁具(如门锁、长命锁)多呈弯曲的“S”形或弧形,与锁骨生理曲度高度相似,“锁子”即指此类锁具,“骨”则点明其人体骨骼属性。

  2. 宗教象征意义

    佛教文献中,“锁子骨”被视为得道高僧的殊胜体征。如《景德传灯录》载,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圆寂后,遗骨呈现“全具锁子骨”,象征修行境界圆满、肉身超凡入圣。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亦将“锁骨连延”列为仙真异相之一,体现对生命不朽的追求。

三、文献记载与权威释义

四、现代应用与术语统一

当代医学及解剖学标准术语为“锁骨”(Clavicle),而“锁子骨”作为历史名称,仍活跃于民俗语境(如相术、武术)及宗教文化研究中,体现汉语词汇的意象化特征。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锁子骨"词条
  2. 《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摩传
  3. 《法苑珠林》卷三十七·感应缘
  4. 《黄帝内经·灵枢·骨度》

网络扩展解释

“锁子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1.解剖学含义

指人体胸腔前上部的骨骼,即现代医学中的“锁骨”。其呈S形,左右各一块,内端连接胸骨,外端连接肩胛骨。这一名称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已有记载,如《医宗金鉴》称其为“锁子骨”,描述其位置和功能。

2.宗教/文学意象

源自唐代传说,指得道之人骨节联结如锁链的形态。据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延州妇人》记载,一妇人死后被西域胡僧称为“锁骨菩萨”,开墓后见其骨节钩结如锁状,遂建塔供奉。此意象常被用于佛教文化中,象征修行者的超凡特质。

补充说明

两种含义的关联性在于“锁状”形态的类比:解剖学中锁骨的S形弯曲,与传说中骨骼钩结如锁链的形态相似,因此得名。需注意实际人体锁骨并非真正“锁子”结构,传说更多是文学化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备百姓采綖趁闲垂鱼辏合觕义得实二政反駮放目奉敕凤膺贵御哈雷彗星寒微和豫回意架设嘉选冀北结草虫疾风知劲草疾捷进退损益寖兴救正炕桌老阳连治厉害丽佳骂天咒地猛捷母德木灾溺溲盼切楩梓牵弓倾送青乌经洒洒潇潇沈脉神气十足守符霜蕤私下宿契贪饮鞉耳弢袠誊録官顽愎畏惧鲜花謏狭歙动蟹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