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柄的意思、德柄的详细解释
德柄的解释
指旧时以谦恭为德柄。语本《易·繫辞下》:“谦,德之柄也。” 孔颖达 疏:“言为德之时以谦为用,若行德不用谦,则德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 高亨 注:“谦虚始能执德。”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之一:“济济羣公,恭为德柄。”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柄的解释 柄 ǐ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儿:刀柄。勺柄。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柄伞。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话柄。 执掌:柄政(执掌政权)。柄国。 权:国柄
网络扩展解释
“德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解释主要源自古代经典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德柄(拼音:dé bǐng)指以谦恭作为实践德行的根本或手段。该词源自《周易·系辞下》中的“谦,德之柄也”,强调谦逊是德行的核心工具,如同斧刃需要柄才能发挥作用。
二、出处与注解
-
《周易》渊源
语出《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孔颖达疏注:“行德需以谦为用,若无谦则德无法施行。”高亨进一步解释:“谦虚方能执德。”
这一比喻将“谦”比作斧柄,说明德行需通过谦逊来落实。
-
历史引用
南朝梁代萧子云在《雍雅》中写道:“济济羣公,恭为德柄”,体现了古代对谦恭作为德行之柄的推崇。
三、词义解析
- 德:指道德、品行,或恩惠、善行。
- 柄:本义为器物把手,引申为“执掌”或“关键”。
结合二者,“德柄”即通过谦逊来掌握和实践德行的关键途径。
四、注意点
部分网络解释(如、5)将拼音误作“dé chǐ”,实为混淆了“德齿”(指贤德年长者)一词,需注意区分。
五、总结
“德柄”强调谦逊在道德实践中的核心地位,是儒家思想中“以谦立德”的典型表达。其内涵与《周易》哲学一脉相承,对理解传统伦理观有重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柄 (德柄) 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或者道德的修养。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彳”表示人走路的样子,右边的“木”表示树木,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走的方向与他内心的修养相一致。它的笔画数是9画。德柄这个词源于《周易》中的“德”,指的是道德品质;而“柄”则是指掌握、持有的意思。有些人可能用繁体字来写这个词,繁体字的写法是「德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德柄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包括「德」字中间有一个「㐬」字旁,下面是一个横折线,表示柄的样子。例句可以是:“他具备了高尚的德柄。”
在使用德柄这个词时,可以组成一些词语,比如德行、品德等。
德柄的近义词可以是德行、品德,而反义词可以是恶习、品格等。
希望这篇文章符合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