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尾的意思、履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尾的解释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犲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鶻之心,卑飞待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鬚料。教他明朝整顿 西湖 棹,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 履虎尾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履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ǚ wěi,其核心含义为“踩踏虎尾”,比喻身陷危险境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面与比喻义
    字面指“踩到老虎尾巴”,源自《周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后演变为成语“如履虎尾”,均强调危险处境。而“履尾”直接以“尾”代指虎尾,喻指面临险境。

  2. 古籍用例

    • 《晋书·袁宏传》记载:“虽遇履尾,神气恬然”,描述袁宏虽处危局仍镇定自若。
    • 唐代元稹在《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中写道:“陷犲狼之穴,履尾甚危”,比喻深入敌境的凶险。
    • 宋代曾丰诗句“忠力敢前轻履尾”则体现勇者不惧危难的精神。
  3. 结构与用法
    词语结构为半包围结构,多用于文言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诗词引用。

  4. 同源词与扩展
    “履尾”与“履虎尾”同义,均强调危险,但后者更强调具体动作,前者更凝练。

  5. 文化内涵
    该词反映了古代对危机的具象化表达,通过“虎尾”这一意象,生动传达出对潜在威胁的警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背景,可参考《晋书》、元稹文集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履尾

履尾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由“尺”和“甫”两个部首组成。

汉字“尺”是指尺子,也是表示长度的单位,与“尾”合在一起,意味着一个物体的结尾或末尾部分。

汉字“甫”意味着开始,通常用于表示最初或首次的动作,与“尾”组合后,意味着一个行动的结束。

在繁体字中,履尾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并没有履尾的具体形式,而是使用更为复杂的结构和组合。

以下是一些使用履尾的例句:

1. 在演讲的履尾部分,他总结了整个演讲的要点。

2. 这部电影在剧情的履尾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履尾的一些组词包括:

1. 履历:指一个人的个人经历或履历表。

2. 履行:指执行或遵守某项协议、合同或诺言。

3. 履约:指按照协议或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

履尾的一些近义词包括:

1. 结尾:指一个物体、故事或事件的最后部分。

2. 完结:表示某个任务或计划已经完成或结束。

3. 终点:表示一个过程或旅程的结束地点。

履尾的一些反义词包括:

1. 开始:表示一个动作、事件或过程的起始。

2. 起点:表示一个过程或旅程的起始地点。

3. 接头:指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