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尾的意思、履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尾的解釋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晉書·袁宏傳》:“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尾,神氣恬然。” 唐 元稹 《授楊元卿泾原節度使制》:“是以陷犲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鷹鶻之心,卑飛待擊。”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偏這生波濤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鬚料。教他明朝整頓 西湖 棹,何日重登禦水橋。”參見“ 履虎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尾,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踩踏猛獸的尾巴,比喻身處險境或觸犯強者。該詞具有鮮明的典故色彩和比喻義,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與構詞解析

二、典故來源與核心比喻義

其典出《周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踩到老虎尾巴,虎不咬人,通達)。卦象以“履虎尾”象征身處險境卻因謹慎行事(循“禮”)而化險為夷。故“履尾”凝練為:

  1. 身處險境:指涉足危險境地,如履薄冰。
  2. 觸犯強者:喻冒犯權勢者或觸碰敏感問題,易招緻禍患。

    來源:《周易》卦爻辭(傳世文獻基礎)

三、用法與語境特征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踐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

    “踩虎尾,喻處險境。”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履尾”是以《周易》典故為内核的文言詞彙,強調因冒犯或涉險而面臨的緻命威脅,現代使用需注意其厚重的文化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

“履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ǚ wěi,其核心含義為“踩踏虎尾”,比喻身陷危險境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與比喻義
    字面指“踩到老虎尾巴”,源自《周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後演變為成語“如履虎尾”,均強調危險處境。而“履尾”直接以“尾”代指虎尾,喻指面臨險境。

  2. 古籍用例

    • 《晉書·袁宏傳》記載:“雖遇履尾,神氣恬然”,描述袁宏雖處危局仍鎮定自若。
    • 唐代元稹在《授楊元卿泾原節度使制》中寫道:“陷犲狼之穴,履尾甚危”,比喻深入敵境的兇險。
    • 宋代曾豐詩句“忠力敢前輕履尾”則體現勇者不懼危難的精神。
  3. 結構與用法
    詞語結構為半包圍結構,多用于文言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詩詞引用。

  4. 同源詞與擴展
    “履尾”與“履虎尾”同義,均強調危險,但後者更強調具體動作,前者更凝練。

  5. 文化内涵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危機的具象化表達,通過“虎尾”這一意象,生動傳達出對潛在威脅的警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晉書》、元稹文集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樣玲珑百啭千聲本元比價愎氣不涯逞學疇騎出闱楚重瞳辭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東閃西挪番書绀宮高矗給足拱北貢茗觀閣關小豪家何羅慧眼識英雄毀瘵加官進祿伎力積墨鲸寇積志據床凱風寒泉之思凱易客子連獨聯句理詣路塵邏輯性榠楂木正歐蘇披較僻儒權貴确音人樣鰕胊戎旗讪答答地聲價倍增壽樂私逮縮舌夙志塗炭生靈五講四美绡幕戲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