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迁二友的意思、南迁二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迁二友的解释

指 陶渊明 、 柳宗元 二人的文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东坡 在岭海间,最喜读 陶渊明 柳子厚 二集,谓之南迁二友。予读 宋白 尚书《玉津杂诗》有云:‘坐卧将何物, 陶 诗与 柳 文。’则前人盖有与公暗合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迁二友"指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在贬谪岭南(今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期间,随身携带并极为珍视的两件物品:一方名为"紫云端"的砚台和一柄名为"结绳"的铜剑。它们被视为苏轼在人生低谷时精神上的慰藉与伴侣。

  1. 具体所指:

    • 紫云端砚: 一方上乘的端砚,苏轼为其取名“紫云端”,寓意其色如紫云,品质高洁。这方砚台是他创作诗文、记录思想的必备工具,象征着其文化生命和艺术追求的延续。
    • 结绳铜剑: 一柄古铜剑,苏轼为其取名“结绳”。此剑并非用于实战,而是寄托了苏轼的尚武精神、刚直气节以及对上古淳朴世风(结绳记事时代)的向往。它象征着其不屈的意志和内心的力量。
  2. 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涵:

    • 逆境中的精神支柱: 在接连被贬、流放至瘴疠之地的艰难岁月里,“紫云端”砚与“结绳”剑是苏轼身边仅有的、承载其深厚情感的旧物。它们超越了实用器物的范畴,成为他在孤独困苦中保持精神独立、坚守文化理想和人格操守的象征。
    • 文武之道的寄托: “紫云端”代表文(笔墨文章、文化传承),“结绳”代表武(刚毅气节、尚武精神)。二者结合,体现了苏轼追求的文武兼备、刚柔并济的完整人格,也是他在困境中自我砥砺的写照。
    • 友情的化身: 苏轼将它们称为“友”,赋予了人格化的情感。在亲朋离散、处境孤危之时,这两件不离不弃的物品,如同两位忠诚的朋友,陪伴他度过南迁的漫漫长路,给予他心灵的慰藉。
  3. 典故来源与流传: 此典故主要记载于宋代何薳的笔记《春渚纪闻》。在《苏轼寄程儒书》中也提到:“仆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才有儿子,稍知孝悌,近复有二友:紫端石砚、龙尾铜剑。” 后世文人常引用“南迁二友”来赞誉苏轼在逆境中旷达超脱、坚守本真的精神境界,以及文人对承载文化与气节之物的珍视。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南迁二友”是一个与文学相关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该词指陶渊明和柳宗元二人的文集,源自宋代文人对他们作品的推崇。苏轼(东坡)被贬至岭南期间,常以陶渊明的诗和柳宗元的文章为精神寄托,故称二者为“南迁二友”。

背景延伸

  1. 苏轼的关联
    苏轼在贬谪岭南时,将陶、柳的文集视为重要精神伴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了这一典故,并提到宋白的诗句“坐卧将何物,陶诗与柳文”,表明这种推崇在苏轼之前已有渊源。

  2. 陶渊明与柳宗元的文学地位

    • 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田园诗和隐逸思想著称;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擅长山水游记与寓言,文风清峻。

用法与意义

该词多用于形容文人逆境中借经典作品寻求慰藉的现象,体现文学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老学庵笔记》原文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劳困板棚苞乱辫发遍满鹁姑彩饰财蓄残香常师冲管怵悐赐教丹霞大磬第赏帝闉恩同再造凤衾改弦拱极公帑罛师顾视交叉警愦觉聋羁禽计偫儁侠遽戚开饭克构矿层坤宅枯鳣灵幢粘菌孽债矉頞情迷嘁嘁喳喳求亲靠友全军覆灭让烟人民城郭容观神阙食不求甘实弹衰絶束金司公四句泝栰堂前绨纨偷刻投视徒从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