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騄駬 ”。良马名。 周穆王 八骏之一。《竹书纪年》卷下:“﹝ 周穆王 ﹞八年春, 北唐 来宾,献一驪马,是生騄耳。”《史记·秦本纪》:“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巡狩,乐而忘归。”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唐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一:“騄駬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清 方文 《赠张甥晢如冠》诗:“凤毛原有种,騄耳岂无舆。”
騄耳(lù ěr)是汉语古文献中特指的一种骏马名称,属周穆王“八骏”之一,象征超凡的速度与神性。以下从词典释义、文献溯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基本含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騄耳”为古代名马,亦作“绿耳”,以耳部毛色青绿得名,属周穆王八骏之一,以迅捷著称。其名强调马匹的珍稀性与日行千里的能力。
《辞源》补充:騄耳为神话色彩浓厚的骏马,常见于先秦典籍,后成为良马代称。
字形与读音
《穆天子传》
最早记载騄耳为周穆王西巡所驾八骏之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晋·郭璞注本)。
注:今本多作“绿耳”,与“騄耳”通假。
《史记》与《列子》
《史记·秦本纪》以“绿耳”代称,列为秦始皇七名马之一;《列子·周穆王》详述八骏“驰驱千里”,强化其神话属性。
文化象征
騄耳在诗词中成为“人才”“抱负”的隐喻,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化用八骏意象,暗喻英才。
现代汉语中,“騄耳”仅存于古籍研究与成语典故(如“八骏驰骋”),日常使用极少。《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仍保留其释义,强调其历史专属性。
参考资料
“騄耳”是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名称,常被记载为周穆王所拥有的“八骏”之一。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周穆王八骏的其他名称或相关典故,可参考《穆天子传》等古籍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邦极卑辞厚币碧荧荧侧理垂头拓翼黨紀断按烦恼树反伤改途更进一竿公亮宫卿恭迎汗汗沺沺含戚后燕悔尤婚亲加护解醒机谋近祖急手旧游窭乏均布衎衎揆路愧死困恼老鷄头缭绕欐欐力人六戚靡风泥常盘桃辟匿潜入乾脩劝善惩恶劬力桑荫不徙商品流通赡私胜计绳准深悉事事霜际松叶送竈逖听遐视唾斥外夷文贩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