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肥红瘦的意思、緑肥红瘦的详细解释
緑肥红瘦的解释
谓绿叶繁茂,红花凋谢。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緑肥红瘦。” 元 赵善庆 《落梅风·暮春》曲:“ * 山杜鹃何太愁。直啼得緑肥红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譌》:“人归后,记当初緑肥红瘦。到如今十月寒花霜缕透。” 丁以布 《亚子招饮湖楼即席分得虞韵》:“湖上春回风景殊,緑肥红瘦到蘼芜。”
词语分解
- 緑肥的解释 将新鲜绿色植物的嫩茎叶翻压在地里,经过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大部分绿肥也可用作饲料。
- 瘦的解释 瘦 ò 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瘦溜(“溜”读轻声)。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长(俷 )。瘦瘪。消瘦。清瘦。瘦骨嶙峋。 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瘦了。 细削,单薄:字小而瘦
专业解析
“绿肥红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字面意思指绿叶(绿)肥厚茂盛,红花(红)瘦弱凋零,形象描绘了暮春时节植物生长的自然景象。比喻事物由盛转衰、繁华逝去的变化过程,常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表达时光流逝或盛衰无常的意境。
从词典角度解释,“绿肥红瘦”可拆分为:
- “绿肥”:指绿叶在春季末期生长旺盛,显得肥厚饱满。
- “红瘦”:指红花在花期过后逐渐凋谢,显得瘦弱稀疏。
整体强调一种对比鲜明的自然现象,引申为人生或事物的兴衰更替。例如,在句子“春去夏来,园中绿肥红瘦,令人感慨”中,它生动传达了季节变迁的哀婉之情。
此成语的权威解释参考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其中将其定义为“形容暮春景色,比喻盛衰变化”。同时,文学来源基于李清照原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收录于《全宋词》等经典文集,体现了其在汉语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网络扩展解释
“緑肥红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创造的经典意象,具有多重文学内涵和艺术特色。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
- 自然景象:指暮春时节(春末夏初),绿叶繁茂而红花凋零的景象。其中“绿”代指植物的枝叶,“红”代指花朵;“肥”形容枝叶生长旺盛,“瘦”则描绘花朵因凋谢而稀疏的状态()。
2. 修辞手法
- 借代与拟人:通过颜色(绿、红)代指植物,赋予植物以人的体态特征(肥、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画面感()。
- 通感与意境:将视觉上的植物状态转化为对季节变迁的感知,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文学意蕴
- 惜春之情:李清照借“绿肥红瘦”暗含对春光易逝的怜惜,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问答,凸显对花事凋零的细腻观察()。
- 哲理隐喻:词句不仅写景,也隐含对人生盛衰、得失的思考,如红花虽美却易逝,绿叶平凡却长久()。
4. 文学地位
- 该词因构思新颖、语言凝练成为宋词名句,后世文人(如元代赵善庆、明代陈汝元)也沿用此意象()。
- 现代常被引用或化用,例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即取自李清照原句()。
示例诗句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通过对话形式,以“绿肥红瘦”总结风雨后海棠的变化,既含蓄又深刻,体现宋代婉约词的典型风格()。
别人正在浏览...
埃菲尔铁塔白业搬枒播荷博综参星参墟朝种暮获插手城沟乘隙擣虚耻言人过次路点着黩穹二马烦恼凤媒伏法哥德堡更夜公事房构构钩用贯头钱鼓咙胡横大浑个椒锳鸡毛掸子近古鸡婆狂酲乐观连母论覈沦丧吕剧马路慢残民赋名将鸟哭猿啼狃胜霈霈扑马千里始足下盛节属笔水匪疏勒缩进头功牌推讯脱粟玩日愒时万形微纶屋下盖屋笑中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