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业的意思、白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业的解释

佛教语。谓善业。《五灯会元·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寳,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宋 叶适 《毛崈夫挽词》:“道修白业曾先悟,官近青云却未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后白业精进,居 若耶溪 云门寺 ,从学者四方而至矣。”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白业緇銖少,黄泉岁月长。”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十使十恶,此属乎罪,名为黑业。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属于善,名为白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白业”原指佛教中清净无染的善行。“白”象征光明与纯净,与“黑业”(恶行)形成对立。该词最早见于汉译佛经,如《大智度论》卷九十四:“白业者,谓不杀生乃至正见。”

二、佛教专业释义 《佛学大词典》定义白业为“十善业道”,即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善行,包含不杀生、不妄语、不邪见等戒律。佛教认为白业能感召善果,如《俱舍论》所言:“由白业感人天趣。”

三、汉语词源发展 在汉语语境中,“白业”衍生出两重内涵:

  1. 宗教层面:特指佛教修行者的清净善业(《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
  2. 世俗层面:引申为清白正直的事业,如清代赵翼诗句“只应白业修真诀”

四、相关概念对比 与“黑业”构成佛教因果体系的核心二元概念,《成实论》强调:“黑业受黑报,白业受白报。”这种善恶对应的业报观深刻影响了汉语相关词汇的构成

网络扩展解释

“白业”是佛教术语,指善业,与代表恶业的“黑业”相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佛教中将人的行为分为善恶两类,善行称为“白业”,恶行称为“黑业”。白业会带来清净的果报(白报),黑业则招致恶果(黑报)。这一概念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中有明确记载:“白业白报,黑业黑报”。

  2.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禅宗典籍《五灯会元》,菩提达摩曾告诫弟子:“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寳,吾去非晚,一九即回”。宋代诗词中亦频繁出现,如叶适《毛崈夫挽词》中“道修白业曾先悟”,均体现其作为修行核心的地位。

  3. 文化延伸 该词被历代文人融入创作,如:

  1. 修行关联 白业与佛教三宝(佛、法、僧)护持直接相关,强调通过善行积累功德,如宋代释延寿《山居诗》所言:“当时白业无门入,今日玄关有路归”,暗喻修善可通达觉悟之境。

该词贯穿佛教典籍与文学作品,既是宗教术语,也成为传统文化中表达向善精神的意象。如需更完整文献例证,可查看《五灯会元》等禅宗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扳火蹦跳佛龛炳露波槎补服藏污纳垢产床昌熟澄峻当御倒装门地着负挟肤挠府钱付仗格针狗崽子观想衮衮诸公后素黄苇歼覆翦髻交白节衣缩食惊孱惊窜缙云口案胯下岚彩良才刘白羽留瘦六指龙绵卖佣麽人鸣剑谬冗母慈子孝目空一切盘翼蝠科偏躬前脩骑火齐纨素辱莫上梁文示人疏勺松扉庭会投文脱户旺盛乌号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