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取采用。《庄子·天运》:“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 周 召 之迹,一君无所鉤用。” 陆德明 释文:“鉤,取也。”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言不鉤用于一君,而为无穷之遗教。”
“钩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钩用指“听取并采用”,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庄子·天运》提到:“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鉤用”,陆德明注释“鉤,取也”,即强调“取用、采纳”之意。
“钩”本义为弯曲的器具(如鱼钩、秤钩),也指汉字笔画(如“钩画”)或符号(如“打钩”),现代汉语中可表示“探求”。但“钩用”作为整体词汇时,需避免与字面意义混淆。
中提到的“拉火绳一头带钩用于为大炮点火”,此处“钩用”是动宾短语(钩子的用途),而非固定词汇,需注意语境差异。
近义词包括“采纳”“取用”,反义词可对应“摒弃”。该词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权威对言论、策略的采纳行为,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研究古籍或文言文时。
如需进一步了解“钩”的详细字义或例句,可参考来源网页。
《钩用》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指利用,使用勾连或者钩子来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效果。
《钩用》的拆分部首是钅和用,部首钅表示与金属、锋利等有关的意思;用表示使用、应用的意思。该字一共包含了8个笔画。
《钩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字形中的“钩”表现了当时以利用钩子捕鱼或勾连物品的形象,而“用”则表示使用。并且,《钩用》是在现代汉字正字表中收录的标准字,目前没有繁体字形。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字形的设计与现代有所不同。就《钩用》这个字来说,古代的写法可能是类似于“⺻言”或“⺻凶”的形状。
1. 他巧妙地钩用了社交媒体来提升产品的曝光率。
2. 通过钩用别人的经验和技术,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3. 公司内部聚集了一群能善于钩用各种资源的人才。
1. 利用
2. 应用
3. 操纵
4. 运用
1. 利用
2. 运用
3. 应用
4. 使用
1. 不用
2. 浪费
3. 废弃
4. 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