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供检阅军队和祭祀之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巨闕初成之时,吾( 越王 )坐於露坛之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国有守御,乃坐露坛之上,列鼓而鸣之。”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东林露坛畔,旧对白莲房。”参见“ 露臺 ”。
“露坛”是古代中国一种露天建造的高台建筑,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基本结构与功能 在平地上用土、石堆砌而成的高台,主要用于军事检阅和祭祀活动。这种露天高台的设计便于举行大型仪式或集结军队,如《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坐于露坛之上检视宝剑,突显其权威象征意义。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文化延伸 由于露坛常与重大仪式相关,其意象逐渐衍生出“神圣场所”“权力中心”的象征意义。例如《越绝书》中越王在露坛接受宝剑,暗含君权神授的意味。
需注意,目前可查证的文献资料均来自古籍引用,现代考古尚未发现明确的露坛遗址。若需进一步研究,建议查阅《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原始文献。
《露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露天舞台或指户外表演的场所。
《露坛》的构成部分是“雨”(部首)和“舟”(构词部分),它的拼音是lù tán。
它的笔画数目分别是12和6。
《露坛》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明代徐阶的《麟经阁丛书》中,用来描绘宫中石桥之上的石台,供皇帝和宫女们演唱舞蹈。后来逐渐引申为指户外表演的场所。
《露坛》的繁体字为「露壇」。
《露坛》在古代旧体字写法中,笔画数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其在《康熙字典》的古文字典中的写法为「露壇」。
1. 每年夏天,我们学校都会在露坛上举办音乐会。
2. 那个剧团将在露坛上演出经典戏剧作品。
露坛构成的词语中,还有一些常见的组词,如:
- 露天舞台(lù tiān wǔ tái):指没有顶棚的舞台。
- 露天音乐会(lù tiān yīn yuè huì):指在室外举办的音乐会。
与《露坛》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露天舞台、露天剧场、露天表演场所。
与《露坛》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室内舞台、室内剧场、室内表演场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