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卤盐。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母·卤咸》。参见“ 卤盐 ”。
"卤咸"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个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词义
卤咸即卤盐,也称"寒石"或"石碱"()。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金石母·卤咸》,指从盐碱地中提取的天然矿物盐类,常用于古代皮革加工(硝皮)等工艺()。
药用特性
据《本草纲目》记载,卤咸性味苦、寒、无毒,主治风热引起的眼疾(如红肿疼痛)和牙齿腐烂。例如:将卤碱与青梅、古钱密封熬煮后点眼,可缓解眼部炎症;将碱土熬制后加入麝香外敷,可治疗牙病()。
相关延伸
在古籍中,卤咸与"卤盐"互为解释(),现代多指含盐碱成分的矿物质,其结构为独体字"卤"与半包围结构"咸"组合()。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本草纲目》原文及多个词典定义,但具体应用需遵循专业中医药指导。
卤咸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词汇,表示食物经过卤制或调味后带有咸味或呈现咸味的状态。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卤”和“咸”。
“卤”字由“卩”和“氺”两个部首组成,拥有8个笔画;“咸”字由“口”和“400080廿”两个部首组成,拥有8个笔画。
“卤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食品文化。古代的中国人常使用卤水来浸泡和腌制食材,使其更加美味可口。在繁体字中,“卤”字和“咸”字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卤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在篆刻字体中,卤字的写法为“鹿”和“水”的组合。而咸字的古代写法是“贝”和“口”的组合。
1. 这道卤咸豆腐味道十分鲜美。
2. 妈妈做的卤咸鸡翅非常受欢迎。
卤味、卤肉、卤水、卤菜
咸鲜、咸味、咸香
清淡、甜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