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襁抱的意思、襁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襁抱的解释

襁抱:即襁褓。借指婴幼时。《后汉书·五行志三》:“是时帝( 殤帝 )在襁抱, 邓太后 专政。”《北史·陆俟传》:“ 定国 在襁抱, 文成 幸其第,詔养宫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如襁抱之孩,方使之扶墻傍壁而渐学起立移步者也。”参见“ 襁褓 ”。

繦抱:1.即繦緥。背负幼儿的布带和布兜。《汉书·贾谊传》:“昔者 成王 幼在繦抱之中, 召公 为太保, 周公 为太傅, 太公 为太师。”

(2).即繦緥。指幼儿。《晋书·穆帝纪论》:“ 孝宗 因繦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无事,十有餘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襁抱”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襁抱”字面指包裹婴儿的布带(襁褓),借代婴幼时期。例如《后汉书》记载“帝在襁抱”,即描述年幼的皇帝。发音为qiǎng bào(注意与“qióng”区分)。

二、字义分解

三、应用场景

  1. 指代婴儿阶段:如《北史》提到“定国在襁抱”,意为陆定国尚在婴儿时期。
  2. 比喻养育关系: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以“襁抱之孩”比喻初学阶段需引导的状态。

四、与其他词语的关联

“襁抱”与“襁褓”同源,但前者更强调“怀抱”的动作,后者侧重布制包裹物。部分文献(如《晋书》)也用“繦抱”表达类似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育儿文化或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北史》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襁抱的意思

襁抱(qiǎn bào)是一个中文词语,表示将婴儿包裹在一块布或衣物中抱在背上的方式。通常用来形容父母或保姆将婴儿用布包裹紧密地抱在身上。襁抱也可以引申为保护、抚养或关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襁(qiǎn)的部首是衣(yī),共有9个笔画;抱(bào)的部首是手(shǒu),共有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襁抱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襁褓》一诗中,该诗描述了忍受着痛苦但依然抚养婴儿的母亲的形象。襁抱在古代常被用作描述婴儿的一种方式。在繁体字中,襁的形状多了一个丝字旁,变成襁(qiǎn)。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襁抱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襁的古代写法为“千”,意为绳子或绳结。抱的古代写法为“抱”,与现代相同。

例句

1. 她轻轻地襁抱着婴儿,生怕吵醒了他。

2. 父母用布将婴儿襁抱在身上,让他倍感安全。

组词

襁抱的相关组词有:襁褓(qiǎn bǎo),指襁抱婴儿的一种方式;襁褓之恩(qiǎn bǎo zhī ēn),表示对抚养自己的父母的感激之情。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抱着、拥抱、搂抱、怀抱。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放松、放开。

别人正在浏览...

边戎逋窜沧浪叟残篇粲者成招大受小知点唇牒呈底就飞虎风雨分情改革者还牍黄牛峡冱涸浑敦火患将机就计夹杂解聘稽核齎具径衢金书铁券救安酒淀莱田勒迫脸道料虎须龙跃鸾门鳗丝茗渤纳官内室乾槁磬师碁品趋使柔能克刚撋纵散光扫穴犁庭耍横水龙帨鞶四国食监索喜挑水坝稊田投兵网捕雺塞仙吕宫谢公乡谐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