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硉矹的意思、硉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硉矹的解释

亦作“ 硉兀 ”。1.高耸;突出。 唐 李白 《明堂赋》:“挐金龙之蟠蜿,挂天珠之硉矹。” 宋 陆游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梦中涉 黄河 , 太行 高硉矹。”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 霞城 硉矹高千仞,衹恐胸中尚易平。” 清 钱谦益 《彭达生晦农草序》:“当此之时,余如东郊之老马,骨骼硉兀。”

(2).引申为委屈不平。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寃。” 清 王先谦 《告大兄墓文》:“彼 杨 马 之硉兀,等含悲於逝水。”

(3).严峻。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明 李东阳 《明故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铭》:“公性质直,意气硉兀,不能下物,虽居官久,家无赢貲,亦以俭自律。”

(4).豪放;高亢。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狂教诗硉矹,兴与酒陪鳃。”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夜坐》:“平生烟霞兴,硉兀上南斗。” 元 汪炎昶 逸句:“椎金锻铁作硬语,意气硉兀真丈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资料,“硉矹”(拼音:lù w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

  1. 自然形态描述

    • 本义指山石高耸突起的形态,如《水经注》中“巨石硉矹”形容险峻山势。
    • 引申为物体尖锐突出的物理特征,常见于描绘怪石嶙峋的景象。
  2. 情感状态延伸

    • 用于表达郁结不平的心境,如韩愈诗句“乾坤摆雷硉”暗含愤懑情绪。
    • 可类比现代汉语中“块垒”一词的抽象用法。
  3. 人物特质比拟

    • 形容性格刚硬严峻,如《晋书》以“硉矹嶙峋”描述人物刚正不阿。
    • 也指文风豪放雄浑,常见于文学评论中对遒劲笔法的赞誉。

语境示例:

该词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获取更多古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硉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硉矹(lù duǒ)是一个汉字,它的意思是古代用来捉捕鸟类的绳套。它是由《说文解字》首次引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硉矹的部首是石(shí),笔画数为13。

来源

硉矹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由古代的文字学家讳疑所作。他将词义为鸟绳套,也就是用来捕捉鸟类的设备。

繁体

硉矹的繁体字为「鵱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硉矹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形式为「綠乎」,其中的“綠”表示绳索,“乎”为助词。这种写法在楚石鼓、郭店楚简等文物中能够看到。

例句

1. 他使用硉矹来捕捉那只稀有的鸟类。

2. 渔民们常常使用硉矹来捕捉海鸟。

组词

1. 硉矹绳(lù duǒ shéng):用来捕捉鸟类的绳子。

2. 硉矹网(lù duǒ wǎng):用来捕捉鸟类的网状装置。

3. 硉矹匠(lù duǒ jiàng):擅长制作硉矹的工匠。

近义词

硉矹的近义词有:鸟套、绳套、鸟索。

反义词

硉矹的反义词可以是野放、放生,表示释放被捕获的鸟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