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身露体。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郎官臝露,惶遽欲走。”
“臝露”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臝”同“裸”,指赤身露体,如《广韵》记载“臝,同裸”。“露”意为显露、暴露。组合后“臝露”即指身体完全裸露,或事物毫无遮掩的状态,如“臝露的岩石”“臝露真相”。
延伸用法
在古汉语中,“臝”还可指短毛兽类(《周礼》记载“臝物”)或通假“骡”字(《汉书》中“六臝”即六匹骡)。但“臝露”一词更侧重“裸”的暴露含义,常见于描述自然景象或抽象概念的彻底展现。
文学与日常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山体臝露出嶙峋的断层”形容地质特征,或“情感臝露无遗”表达心理状态。需注意与“裛露”(沾露水)、“衒露”(炫耀)等同音词区分。
示例:
考古现场臝露出千年前的陶器碎片,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
《臝露》(luǒ lù)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以下义项:
1. 形容杂乱、混杂的事物。
2. 指腥臭的气味。
3. 指粗俗、下流的言行举止。
4. 形容凌乱、糟糕的场景或涂抹的痕迹。
《臝露》的拆分部首为“衣”和“雨”,拆分笔画为24画。
《臝露》一词源于古代的民间语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随后也出现在其他古代文献中。
《臝露》的繁体字为「蘿露」。
在古代汉字中,「臝露」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臝」的古代写法是「腡」,意为腮肉;「露」的古代写法是「彔」,意为露水、痕迹。
1. 这场演唱会的音响效果太臝露了,听得我头晕目眩。
2. 他的穿着总是一副臝露的样子,没有一点品位。
3. 整个房间被小偷搜了个臝露,东西乱七八糟地扔得到处都是。
组词:臝露品味、臝露世界、臝露气息。
近义词:杂乱、腥臭、下流、凌乱。
反义词:整齐、清新、高雅、有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