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鼓之徒的意思、笳鼓之徒的详细解释
笳鼓之徒的解释
见“ 笳鼓人 ”。
词语分解
- 笳鼓的解释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
- 徒的解释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只;仅仅:家徒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
网络扩展解释
“笳鼓之徒”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解释
-
字面含义
该词原指演奏笳(古代管乐器)和鼓的乐师群体。
拼音为jiā gǔ zhī tú,其中“笳”读作jiā(非“qié”),是汉代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乐器。
-
引申含义
- 讽刺阿谀奉承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典故,汉军通过笳鼓演奏楚地音乐瓦解楚军士气,后演变为讽刺歌功颂德、谄媚权贵之人。
- 指衙门恶吏:明代文献中扩展为形容凶恶的吏卒,如刘基记载的“笳鼓人”即指滥用职权的官吏。
二、词源典故
- 历史背景:出自楚汉战争垓下之围,汉军以笳鼓演奏楚乐,引发楚军思乡之情,最终导致项羽兵败。
- 语义演变:从单纯描述乐师,到暗含对趋炎附势者的批判,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依附行为的负面评价。
三、用法与辨析
- 文学引用: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如明代刘基《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中,揭露吏卒滥用职权时称其为“笳鼓之徒”。
- 现代适用性:当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该词兼具音乐文化意象与社会批判色彩,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语大词典》及明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笳鼓之徒》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能够熟练地吹笳和击鼓的人,也用来表示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或者艺术家。下面我们逐一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笳鼓之徒》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笳”、“鼓”和“徒”。
- “笳”字的部首是“竹”,总共有十三画。
- “鼓”字的部首是“手”,总共有七画。
- “徒”字的部首是“彳”,总共有五画。
来源:
《笳鼓之徒》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文献《左传》中的一句话:“徒使游吴,击磬、击竽、吹笳、吹篪、弹筝、作乐。”其中的“击磬、击竽、吹笳、吹篪、弹筝”都是指音乐表演的专业技能。后来,人们将其中的“吹笳、击鼓”提炼出来,形成了现代的成语。
繁体:
《笳鼓之徒》的繁体写法是「筳鼓之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笳鼓之徒》的古时汉字写法是「筳鼔之徒」。其中,“筳”是指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鼔”是指一种类似鼓的乐器。
例句:
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小提琴演奏家被誉为乐坛的《笳鼓之徒》,他的演奏技巧已经达到了专业级别。
组词:
- 笳鼓:指吹笳和击鼓的乐器。
- 徒:指在学艺过程中依靠师父学习的学生。
- 笳童:指擅长吹笳的孩子。
近义词:
- 弹指之间
- 艺术高手
- 音乐之才
反义词:
- 门外汉
- 乌七八糟
- 菜鸟
通过以上了解,《笳鼓之徒》是指能够熟练地吹笳和击鼓的人,也用来表示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或者艺术家。这个成语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笳”(十三画)、“鼓”(七画)和“徒”(五画),来源于《左传》。它的繁体写法是「筳鼓之徒」,古时汉字写法是「筳鼔之徒」。使用例句时,可以形容某人的技艺超群,如某位小提琴演奏家被誉为乐坛的《笳鼓之徒》。在组词方面,可以使用“笳鼓”、“徒”和“笳童”。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有“弹指之间”、“艺术高手”和“音乐之才”,反义词则包括“门外汉”、“乌七八糟”和“菜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