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ulownia] 落叶乔木,叶子大,花冠紫色,结蒴果,长圆形。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模型等
木名。木质轻软,生长很快。分布于我国 黄河 流域等地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桐》:“《本经》桐叶,即白桐也。桐华成筒,故谓之桐。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綺文,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古谓之椅桐也。”《广群6*芳6*谱·木谱六·桐》:“白桐,一名华桐,一名泡桐。叶三杈,大径尺,最易生长,皮色麤白,木轻虚,不生虫蛀,作器物、屋柱甚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泡桐汉语 快速查询。
“泡桐”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植物特征
泡桐是玄参科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带斑点,叶片心形对生,花冠呈紫色或淡黄色,结长圆形蒴果。其木材轻软多孔,常用于制作乐器、模型和家具。
读音与词源
“泡”读第一声pāo,因木材内部疏松多孔隙,类似“泡沫”结构得名。部分方言或旧词典可能标注为pào,但现代标准读音为pāo。
泡桐的根、果、树皮可入药,性味苦寒,具祛风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常用于治疗筋骨疼痛、疮疡肿毒等症。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药用配伍或木材加工案例,可进一步查阅植物学或中医药专业文献。
泡桐,读音是pāo tóng,是一个由字眼拆分组成的词汇。它由“泡”和“桐”两个字组成。
“泡”字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而“桐”字的部首是木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泡桐”一词来源于植物学中的桐树,特指紫薇科植物中的一种,又称为泡桐树或白花桐。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引申为指泡桐树的花、树木的种类等。
“泡桐”在繁体字中通常写作「泡桐」。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泡桐可以按照以下传统写法来书写:
(泡)用画符号表示的水泡字形组成,略微且均匀地表示出水在波纹中浮动的样子。
(桐)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童”字,下部分是“十”字。整个字形如同一个带花朵的树木。
1. 春天来了,泡桐的花开得十分美丽。
2. 园子里有座泡桐树,夏天坐在树下会很凉快。
泡桐开、泡桐树、泡桐花、泡桐叶、泡桐枝等。
白花桐、朴桐、栳树。
乔木、寿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