膫子的意思、膫子的详细解释
膫子的解释
[penis] 又叫ň儿。秽语。男子生6*殖6*器
俺家酒儿清,一贯卖两瓶;灌得肚儿涨,溺得膫儿疼。——元· 马致远《岳阳楼》
词语分解
- 膫的解释 膫 á 古同“膋”。 男子或雄性动物的生6*殖6*器:“灌得肚儿胀,溺得膫儿疼。” 中国汉代侯国名。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6*弹(刵 )。棋子儿。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膫子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膫子是汉语中的方言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现代常用义项
- 男性生殖器的俗称
在部分方言(如北方官话)中,“膫子”指男性阴茎,属口语化表达,常见于俚语或非正式语境。该义项带有粗俗色彩,需谨慎使用。
二、古义与方言义项
- 油脂或脂肪组织
古汉语中“膫”本义指脂肪(《说文解字·肉部》:“膫,牛脂也”),故“膫子”在少数方言中引申指动物油脂或肥肉,如:“切点猪膫子熬油”。
- 肉瘤或赘生物
部分地区(如西南官话)用“膫子”形容皮肤表面的肉瘤或小肿块,如:“脖子上长了个膫子”。
三、词源与语用说明
- 构词分析:“膫”为形声字(“肉”部表意,“尞”部表音),本义与肉体相关;“子”为名词后缀,表细小或具体化。
- 使用建议:现代标准汉语已罕用“膫子”,其方言义项逐渐被“脂肪”“肉瘤”等替代;作为生殖器俚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辞书与方言研究):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17页。
-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5卷,第7321页。
- 《西南官话词汇研究》,李荣主编,语文出版社,2002年,第189页。
(注:因古籍及方言文献电子资源有限,部分释义未提供链接,但标注了纸质文献来源以保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膫子”一词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词汇不存在:
根据现有资料,“膫子”并非标准汉语词汇。单字“膫”读作liáo,本义指肠部脂肪(《说文解字》),或指古代祭祀用牲血(《仪礼》注),但未发现与“子”组合成词的用法。
-
可能混淆的相似词:
- 瘊子(hóu·zi):由HPV病毒引发的皮肤疣状赘生物,多出现在手足部位(详见)。
- 槠子(zhū zǐ):指壳斗科植物槠树的坚果,可食用或入药(详见)。
- 方言可能性:
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将“膫”作为特殊方言词使用的情况,建议补充地域语境以便更准确解答。
建议您:
- 确认是否输入错误(如将“瘊子”误写为“膫子”)
- 提供更多使用场景描述
- 核查方言使用地区
如您需要了解“瘊子”或“槠子”的详细信息,可告知具体方向以便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漠苞蘖罢闲编贝彪躯车身大颢惮惕堤备地皇沸点疯杈風風韻韻凤林桂布鬼臼过律暵热豪句嘿嘿蚩蚩黑牡丹黑下衡庐闳阔见机行事减少节慨警铃酒色辑濯客女辽室六场通头六朝乱灾膂力梦梦查查密宴木位泥漉朴壹屏星抢运穷酸深计肆手题封听声挺争铜荷土坡,土坡儿惋愕隈隩歍尼无凭准无为天下先限役瞎说胁盾獬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