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躶軆 ”。犹言赤身露体。《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扶南国 俗本躶体,文身被髮,不制衣裳。” 宋 梅尧臣 《庙子湾辞》:“输卒引繂兮,蓬首躶体剧縲囚。” 清 王世琛 《浴象行》:“一人躶軆骑一象,徐徐踏浪排鱼贯。”
“躶体”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异形词,现规范写法为“裸体”。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解释:“躶”为“裸”的异体字,二字音义相通,均指“未经衣物遮盖的身体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进一步说明:该词在古籍中可见,如《后汉书·马援传》载“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作“裁买槀堵之地,葬讫,身自耕作,施髻跣足,为率下之躶体”,此处“躶体”即指未着鞋履、衣饰简朴之态。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献考据领域,日常表达已统一采用“裸体”作为标准词汇,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明确指出“躶”属汉字异体字整理范畴。该词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55年)中已被“裸”字取代,建议使用者遵循现行规范。
关于“躶体”一词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躶体”是“裸体”的异体字写法,指赤身露体、未着衣物的状态。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如《梁书·诸夷传》记载扶南国习俗“躶体,文身被髮”,宋代梅尧臣诗句“蓬首躶体剧縲囚”也使用了此词。
二、字形辨析 “躶”为“裸”的异体字,二者读音相同(luǒ),但现代汉语规范以“裸”为通用字形。需注意与“疣体”(病毒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区分,后者为医学名词。
三、使用建议
若需了解其他相关词汇(如疣体类型),可参考医学平台的具体分类说明。
爱琴文化败度蚌子緥裙碧殿避国逼急称停尘虑车仪词眼翠帘寸莲倒坐颠人堤工風磨风前残烛乖睽汩泥海图寒濑鸿毛泰山花卷架弄角尺交裆解譬济美金科玉条进锐退速九法开奠来客敛费流声柳子厚体鹿车共挽麦角孖毡目眦尽裂谴考谦率侨郡栖风宿雨期集钱杞萌睿才山矾水伤残沈整手滑受命玺俗读调弦品竹亭鄣卫生带相时而动啸歌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