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躶軆 ”。猶言赤身露體。《梁書·諸夷傳·扶南國》:“ 扶南國 俗本躶體,文身被髮,不制衣裳。” 宋 梅堯臣 《廟子灣辭》:“輸卒引繂兮,蓬首躶體劇縲囚。” 清 王世琛 《浴象行》:“一人躶軆騎一象,徐徐踏浪排魚貫。”
關于“躶體”一詞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躶體”是“裸體”的異體字寫法,指赤身露體、未着衣物的狀态。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如《梁書·諸夷傳》記載扶南國習俗“躶體,文身被髮”,宋代梅堯臣詩句“蓬首躶體劇縲囚”也使用了此詞。
二、字形辨析 “躶”為“裸”的異體字,二者讀音相同(luǒ),但現代漢語規範以“裸”為通用字形。需注意與“疣體”(病毒引起的皮膚贅生物)區分,後者為醫學名詞。
三、使用建議
若需了解其他相關詞彙(如疣體類型),可參考醫學平台的具體分類說明。
躶體(luǒ t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形容詞的特點。該詞用于描述人體完全裸露的狀态,即沒有穿任何衣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身”和“身”,表示一個人完全裸露。
躶體這個詞的部首是身,它通常放在字的左邊,并且是21畫的複雜字。身的意思是指人的身體。
躶體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而在繁體字中,躶體被寫作裸體。
在古代,躶體常被寫作躶體或躐體,意思仍然是指人體完全裸露的狀态。
1. 他在室外躶體站着,感覺清爽而自由。
2. 對于某些人來說,躶體上陣可能是一種勇氣的體現。
1. 裸體:指人體的部分或全部裸露。
2. 裸睡:指在沒有穿任何衣物的情況下睡覺。
3. 裸照:指未經修飾和掩蓋的裸體照片。
赤裸:意指完全裸露,沒有穿任何遮蓋物。
************:形容身體上毫無遮掩,完全裸露。
衣着整齊:表示身穿整齊幹淨的衣物。
毛遂自薦:形容身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