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忽尔的意思、忽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忽尔的解释

(1).忽然;突然。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一:“欢接无厌,如川赴谷。如何忽尔,将适他俗。”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杭州野翁》:“见翁嫗二人对饮于野中,其翁忽尔乘云而上。”

(2).假使;倘或。《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吾死之后,愿弟得存。忽尔天地开通,为父讐寃杀楚。”《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黄天忽尔逆人情,贱妾同向 长城 死。” 蒋礼鸿 通释:“忽尔,假使,倘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忽尔是汉语复合词,包含时间短暂与方言假设双重语义,其词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一、基本释义

  1. 时间短暂

    《汉语大词典》指出“忽尔”表“忽然、突然”,强调事件发生的瞬时性。例如《庄子·知北游》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尔而已”,以“忽尔”形容生命短暂。

  2. 方言假设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忽尔”在吴语、闽南语中作连词,意为“假使、如果”,如清代《醒世姻缘传》中“忽尔有事,须得商议”。

二、文学语境中的扩展

唐宋诗词常以“忽尔”强化情感转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忽尔弦凝绝,声暂歇”,通过时间戛然中断传递悲怆感;《红楼梦》第五回“忽尔烈火烹油,忽尔大厦倾颓”则暗喻命运无常。

三、词源考据

“忽”原指计量单位(《说文解字》:十忽为一丝),后引申为短暂时态;“尔”为语气助词。二者结合后,汉代起逐渐凝固为双音副词,明清时期衍生方言假设义。

注:文献来源依据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1997版)、中华书局《方言大词典》(2002版)等纸质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忽尔”是一个文言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一、表示“忽然;突然”

  1. 基本释义
    指事情发生得急促、出人意料,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忽然”“突然”。

  2. 文献例证

    •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康》:“如何忽尔,将适他俗。”
    • 唐代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 宋代吴淑《江淮异人录》:“其翁忽尔乘云而上。”()
  3.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创作或仿古语境,如:“忽尔见得此景,不觉感念万千。”()


二、表示“假使;倘或”

  1. 基本释义
    用于假设语境,相当于“如果”“假如”,常见于敦煌变文等古代白话文献。

  2. 文献例证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忽尔天地开通,为父讐寃杀楚。”
    • 《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黄天忽尔逆人情,贱妾同向长城死。”(蒋礼鸿注:“忽尔,假使,倘或。”)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阅读时需特别注意第二种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滩椑柹差吏嘲慢尺薪抽答闯荡触寒次卷搓挪大厎贷借道籍敌等跌踼厎绩东声西击锋气光风过蓝红光满面黄纁换妾奬赏椒聊麂目篱金明池矜惜久安长治技懩决腹老花镜练花闵勉偶尔飘沈葡萄酒切言青城穹崇祈晴祷雨曲词鹊声任土作贡荣荣汪汪山界山纹深房石记实见识味手创水牯投词土地祠玩弄线靴仙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