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ire from the world]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逃避尘世;逃避乱世。《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后汉书·儒林传上·洼丹》:“ 王莽 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 唐 李颀 《渔父歌》:“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续范亭 《休养不到一年身体大进喜赋》诗:“休养非避世,山居如老僧。”
“避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远离世俗纷扰,具体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主动脱离现实社会,隐居不问世事,避免与外界接触。这种行为既包含物理空间的隔绝(如隐居山林),也包含精神层面的疏离(如不参与世俗事务)。
二、文化溯源 源自道家思想,最早见于《庄子·刻意》中的记载:「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春秋战国时期,长沮、桀溺等隐士躬耕避世的故事(《论语·微子》),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典范。
三、行为特征 包含三种典型表现:
四、历史嬗变 该词的语义随时代发展产生微妙变化:
五、现代转义 当代语境中衍生出新内涵:
近义词辨析:与「归隐」强调主动选择不同,避世可能包含被动逃避;与「出世」多指宗教超脱相比,避世更侧重现实疏离。
例句参考:
《避世》一词指的是远离世俗的繁忙和纷扰,寻求宁静和隐退的意思。
《避世》的部首是辶,总共包含11个笔画。
《避世》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道家和佛家的著作,是文人士人对于逃离现实世界压力的一种表达。
《避世》在繁体字中写作「避世」。
古代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字形和写法,但是《避世》这个词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太大变化。
1.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迫切地想找个地方避世。
2. 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山顶庙宇里,他找到了真正的避世之境。
1. 避开:远离,躲避。
2. 隐退:退隐,避世。
3. 隐居:隐退居住。
4. 隐士:远离尘嚣的人,隐居者。
1. 隐居:指为远离世俗而隐居在僻静的地方。
2. 隐退:指为回避烦扰而退出现实生活。
3. 隐匿:指为躲避追寻而隐藏起来。
1. 涉世:与避世相对,指接触社会,参与世俗。
2. 投世:与避世相对,指投身于现实社会。
3. 沉浸:与避世相对,指过度沉迷于某种事物而忘乎所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