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威纡的意思、威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威纡的解释

绵延曲折貌。《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威紆距遥甸,巉嵒带远天。” 李善 注:“威紆,威夷紆餘,流长之貌也。”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行行备履歷,步步怜威紆。” 北周 王褒 《长安有狭斜行》:“威紆狭邪道,车骑动相喧。”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閭阎四会,亭障威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威纡”是一个汉语复合词,读音为wēi yū,属于形容词性,主要用于描述山川、道路等蜿蜒曲折的形态。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该词由“威”与“纡”组合而成,其中“威”在此处并非表示威严,而是通“委”,有曲折、回旋之意;“纡”则指弯曲、盘绕,两者叠加强调事物绵延起伏的状态。

从词源来看,“威纡”最早见于南朝谢朓的诗句:“威纡距遥甸,巉嵒带远天”,描绘了山脉与天际相接的曲折景象。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注》中进一步注解:“威纡,曲貌也”,明确了其核心语义指向自然地理的迂回特征。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威纡”多用于文学性描述,例如形容河流的九曲回肠(如:“黄河威纡千里,奔流入海”)或山路的盘旋险峻(如:“蜀道威纡,百步九折”)。其近义词包括“迂曲”“蜿蜒”,反义词则为“笔直”“平缓”。

网络扩展解释

“威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绵延曲折的形态,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尤其在描写山川、道路等蜿蜒之景时使用。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用法与例句

  1. 自然景观:

    隋代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行行备履历,步步怜威纡。”
    ——形容山路崎岖迂回,行走需步步谨慎。

  2. 人工建筑:

    唐代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闾阎四会,亭障威纡。”
    ——描写城郭亭台错落曲折的布局。


相关拓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或唐代诗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暗蔼拜登半身不遂版章杯觥交杂编户毕方参偶饬拿春华秋实刺蝥达戈纹盗臧大声疾呼大足石窟凋散调妆放散翻斤斗负字公刻挂失含商咀徵汗渍渍黑天墨地酱棚角椅交引节赏极际即留靖难近官禁瘆隽英开弓不放箭狂昏辽原虏子明竁奴角盘资鬅头跣足切韵清朗肉圃赛典赤神版尸虫时难守望相助天瞩统配推杯问经文深五雀六燕象瑱献疑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