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ag;pull;haul] 牵引;拉着走
每走一步,全靠娘拖曳
亦作“ 拖拽 ”。1.牵引;拉扯。《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华佗别传》:“犬不能行,復令步人拖曳。”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襄阳始末》:“一应船隻并拖拽至 高头 港口。”《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本不肯去,被 翠红 拖拖拽拽扯进去坐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五:“他总是死抓住 翠花 那破烂的衣角儿,每前进一步,几乎全靠娘的拖拽。”
(2).拉长。 元 张可久 《落梅风·离情》套曲:“人孤零,愁万结,南楼上雁声拖拽。”
(3).拖延。《旧唐书·裴度传》:“或两道招抚,逗留旬时;或遣 蔚州 行营,拖曳日月。”《元典章·工部二·船只》:“该客旅装载茶货车船,所在官司并不得拖拽。”
(4).犹奔走。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为宣命紧切,连夜拖拽,更致怨愤,逃走入贼中,其患愈大。”
“拖曳”是一个动词,读音为tuō yè,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指用外力拉动物体移动,通常伴随阻力或重量感。例如:
若需更专业的领域解释(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公式),可补充说明具体场景。
《拖曳》是一个具有动词性质的词汇,表示用手或其他工具将物体拉动、牵引或拖动的动作。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将重物或其他物体移动的情景,也可以用来描述思维、情感或时间的延续、缓慢的过程。
《拖曳》的偏旁部首是手(扌)和足(⺾),其中手部首位于左边,足部首位于右边。
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9笔。
《拖曳》是常用汉字,属于现代汉语词汇,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表明它的特定来源。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拖曳」。
据推测,拖曳一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拖曳」。由于字形的变迁和演变,现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古代有所不同。
1. 他无力地拖曳着沉重的行李。(描述物体被拉拽移动的情景)
2. 时间像流沙一样,慢慢地拖曳着。(描述时间缓慢流逝的情况)
1. 拖拉:将物体拉动的动作
2. 拖延:推迟、耽搁
3. 拖沓:动作迟缓、不流畅
4. 拖鞋:用于行走时穿戴的鞋子,易于脱换
1. 牵引:用力拉动,使物体移动
2. 拽:用力将物体向自身方向移动
3. 拖拉:将物体拉动,不着急
1. 推进:将物体向前推动
2. 提升:将物体抬高,使其升高
3. 奔跑:迅速地移动身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