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神兽名。《英烈传》第七四回:“﹝ 李文忠 ﹞只见有诗句,道;‘兵过 红罗山 ,须知见甪端。倘然不相信,士卒必伤残。’ 文忠 看完时……即请 刘基 商议。 刘基 説:‘我因前者梦中神人的诗,因查得甪端乃是神兽。既有此言,元帅不可不信。’”
甪端(lù duān)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含义和文化象征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甪端最早见于《宋书·符瑞志》,外形与麒麟相似,但头生独角,具有日行一万八千里的能力,且通晓四方语言。它常被视为祥瑞之兽,仅出现在明君治世时,象征帝王贤德、天下太平。
文化特征与象征
文献与传播
明代刘基的《郁离子》等文献提及甪端,将其与梦境、预言结合,强化了神兽的神秘色彩。现代网络资料多引用《辞海》释义,但需注意部分描述可能存在民间演绎成分。
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宋书》《瑞应图》等古籍原文,或权威神话研究著作。
《甪端》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含义。它可以指代两种不同的东西:
《甪端》由两个部首组成:
总共有10个笔画。
《甪端》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文化,并在历史上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繁体字的影响,有一些人将其写作「甪斷」。
在古代,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是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字形。关于《甪端》的古代写法较少记录,但可以推测其写法与现代相似或类似。
除了《甪端》外,还有以下相关词汇:
与甪端的意义相关的近义词有:
反义词则是与甪端的意义相反的词语,不存在明显的反义词。
安不忘危霸陵醉尉边钥边砦逼笮袹首禅床潮湿充类翠鬣翠羽明珠大陆架蛋糕道友豆腐涝匵护非独锋燹纷淆服琐负文干怀高压线格崩狗马疾觏晤海水发光嗥啕河沟黄登登黄冠狐虎之威鹘沦角泽嘉植借巧稂秕两栖陵陷龙膋门词面面光内号破瓦寒窑朴陋清浄身秋角壬夫人模人样圣衷神牧树荫桃实提育讬宠惘然无漏纤尘不染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