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狐虎之威的意思、狐虎之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狐虎之威的解释

比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 段祺瑞 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 厦门 ,但 北京 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狐虎之威(hú hǔ zhī wēi)是一个源自古代寓言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倚仗他人权势欺压弱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面与引申义

  1. 字面义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退百兽。

  2. 引申义

    比喻借势欺人,强调个体本身无权威,完全依赖强权者的势力作威作福,含强烈贬义。


二、典故出处

典出《战国策·楚策一》的“狐假虎威”故事: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

此故事后被提炼为成语“狐假虎威”,而“狐虎之威”是其同义变体,强调狐狸所展现的“威势”实为老虎所有。


三、用法与语境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喻指凭借他人威势欺压人。”

  2. 《成语大辞典》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五、文化内涵

该成语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不配位现象的批判,强调真正的权威应源于自身德行与能力,而非依附强权。至今仍广泛用于文学、社会评论中,警示世人勿为“狐”之行径。


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2. 王涛等编著《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狐虎之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ú hǔ zhī wēi,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比喻权贵及其爪牙相互勾结、滥用权势而展现的淫威或专横气焰。狐狸象征狡猾,老虎象征凶猛,两者结合形容既阴险又暴戾的威势。

2.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楚策一》中的寓言“狐假虎威”:老虎欲捕食百兽,狐狸谎称自己是“百兽之王”,并借老虎的威风震慑其他动物。后人以此引申出“狐虎之威”,暗讽权贵与依附者沆瀣一气的压迫行径。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例句参考

“某些官员纵容亲属敛财,狐虎之威下百姓敢怒不敢言。”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典故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战国策》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览...

隘形暗做百善便儇嗶吱不念旧情潮搐炊粱跨衞道真底牌斗食独自法鉢风行革偃风檐寸晷丰资耿结乖失诡挟豪客镮饼家蜂简民检尸较高级噍駡禁军禁律九因陵石柳塘流议律风挠渎皮下破胆破分气锤青白眼青邱权倾中外如其啬祸山砌韶秀沈香亭失迎水勇遂愿天曹亭堠土门万舞卫生衣五香饮象徵主义骁鸷喜抃携抱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