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的意思、芦丁的详细解释
芦丁的解释
即芦人。《宋史·唐璘传》:“又戒土豪团结渔业水手、茶盐舟夫、芦丁。”参见“ 芦人 ”。
词语分解
- 芦的解释 芦 ú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 姓。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芦丁(Rut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从植物中提取的黄色结晶物质,具有抗氧化及增强血管韧性等作用”。其名称源于芸香科植物(Ruta graveolens),最初由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化学性质与结构
芦丁的分子式为$$C{27}H{30}O_{16}$$,属于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由槲皮素与芸香糖结合而成。其结构中含多个酚羟基,易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槲皮素和葡萄糖(《中药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来源与分布
主要存在于以下植物中:
- 荞麦:籽壳及叶片中含量最高,可达干重的6-8%(《中华本草》第12卷)。
- 槐米:槐树花蕾的传统中药,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 柑橘类水果:果皮及果肉中普遍存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药理作用与应用
- 血管保护: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微循环障碍(《药理学》第9版)。
- 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是维生素C的3倍(Food Chemistry, 2019)。
- 抗炎作用:抑制COX-2酶活性,减轻炎症反应(Phytotherapy Research, 2020)。
历史考据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槐米“治血证,通经脉”,现代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即芦丁。1930年代,匈牙利科学家Albert Szent-Györgyi因发现维生素C及类黄酮(含芦丁)获诺贝尔奖(Nobel Lecture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22-1941)。
网络扩展解释
“芦丁”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现代科学定义(核心含义)
芦丁(Rutin)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分子式C₂₇H₃₀O₁₆。其特点包括:
- 来源:广泛存在于槐米(槐树花蕾)、荞麦、柑橘类水果、番茄茎叶等植物中。
- 理化性质:黄色或黄绿色粉末,CAS号为250249-75-3,符合NF11、EP、USP等国际标准。
- 药理作用:
-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弹性(类似维生素P作用)
- 抗氧化、抗炎、改善微循环
- 临床用于防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等疾病
二、古籍中的特殊含义
《宋史·唐璘传》记载“芦丁”指代“芦人”,即古代从事芦苇相关劳作的群体。此用法现已罕见,现代语境下多指上述化合物。
补充信息
- 与槲皮素关系:芦丁水解后生成槲皮素(重要抗癌成分)。
- 膳食补充:可通过荞麦、柑橘、大枣等食物摄取。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完整文献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原始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白紬傍落报嗣霸桥贬忽並耦嘈囋摌削挫折黛叶盗患丁当长鸣锻锤齃岳乏货覆败抚今痛昔附真皋圃官舟孤踝果料儿鸿明候马画眉京兆祸福无门护送笺啓静笃惊心丧魄既然郡郭儁望据证克达氪灯刻明劳主里尹敏练牧副逆暴逑好劝哄羣形三家诗扫愁帚傻劲折钗摄官承乏勝侣省要身银十数随世沈浮通儒达识完缮无火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