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东琴书的意思、山东琴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东琴书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起源于 山东 西南部的农村,流行于 山东 及 华北 、 东北 的部分地区。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东琴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曲艺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因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它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其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定位

山东琴书,又称“小曲子”“扬琴戏”,是一种以坐唱形式为主,以扬琴为主导伴奏乐器,结合坠琴、筝、三弦等弹拨乐器的说唱艺术。表演者通常自弹自唱,分角色叙事,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和日常生活,语言通俗生动,富有乡土气息。


二、历史渊源

山东琴书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由鲁西南菏泽、济宁等地的民间小曲发展而来。早期为文人雅士自娱的“琴筝清曲”,后吸收地方戏曲元素,逐渐演变为职业性演出形式。20世纪30年代进入兴盛期,形成以商业兴、关云霞为代表的“东路琴书”和以邓九如为代表的“北路琴书”两大流派。


三、艺术特征

  1. 音乐结构

    唱腔属板腔体与曲牌体结合,常用曲牌包括【凤阳歌】【垛子板】【上河调】等。音乐风格质朴流畅,节奏明快,依情节需要灵活转换板式。

  2. 表演形式

    分单口、对口、群口三种。演员分持乐器,边奏边唱,兼有说白。角色分工明确,通过声腔变化表现不同人物,如旦角婉转、丑角诙谐。

  3. 语言特色

    使用山东方言,唱词多七字句、十字句,押韵灵活,善用俚语、歇后语,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代表曲目有《梁祝下山》《白蛇传》等。


四、文化价值与传承

2006年,山东琴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Ⅴ-33),其价值体现在:


参考资料:

  1.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5年)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3. 《山东地方曲艺概述》(山东省文化厅编,齐鲁书社,2012年)

网络扩展解释

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定义与别称
    山东琴书又称“小曲子”“唱扬琴”“改良琴书”等,以唱为主、说白为辅,结合音乐伴奏表演。其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包括凤阳歌、垛子板等。

  2. 起源与发展
    发源于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鲁西南的菏泽(古曹州)地区,最初是农民自娱的“庄家耍”。1933年,艺人邓九如等在天津演出时正式定名“山东琴书”,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表演形式与乐器
    表演时通常由1至6人合作,主唱者兼奏扬琴,伴奏乐器还包括坠琴、筝、软弓胡琴、三弦等,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4. 流行区域
    最初流行于山东农村,后扩展至华北、东北等地区,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曲艺品种。

如需了解具体曲目或传承现状,可参考相关非遗保护机构的公开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騃拙拜将封侯邦道包米长主铲斜承安成头赤宅出何经典楚悬黎词头单衣丹渊调革低眉下首东鲁杜主浮烁鲠讦狗矢龟息孤角鼓舌汗牛塞栋汉易皓月千里黑蚤畿略静默绩绍刊除老贼淩厉遛搭榴弹炮漏春和尚买赋贸迁没摆拨敏练拈弓搭箭懦善强识博闻器材欺忽倾斜度青照盛强诗社双歌私有制度太师槅鲐文天昏地暗同班同学万全之计无口匏相毙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