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的一种。起源于 山东 西南部的农村,流行于 山东 及 华北 、 东北 的部分地区。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等。
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定义与别称
山东琴书又称“小曲子”“唱扬琴”“改良琴书”等,以唱为主、说白为辅,结合音乐伴奏表演。其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包括凤阳歌、垛子板等。
起源与发展
发源于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鲁西南的菏泽(古曹州)地区,最初是农民自娱的“庄家耍”。1933年,艺人邓九如等在天津演出时正式定名“山东琴书”,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形式与乐器
表演时通常由1至6人合作,主唱者兼奏扬琴,伴奏乐器还包括坠琴、筝、软弓胡琴、三弦等,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流行区域
最初流行于山东农村,后扩展至华北、东北等地区,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曲艺品种。
如需了解具体曲目或传承现状,可参考相关非遗保护机构的公开资料。
《山东琴书》指的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山东省的琴曲。它是山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以琴为主要乐器,配以歌唱和朗读,表达着山东地区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色。
《山东琴书》的拆分部首为山、女、王,笔画为13画。
《山东琴书》一词的来源是因为它起源于山东地区,所以被称为山东琴书。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融入了山东地方音乐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另外,《山东琴书》在繁体字中的书写形式为「山東琴書」。
在古时候,汉字「山」的写法较为简化,只有三个笔画,而「东」的写法也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东」字的写法通常是将「一」字放在「口」字上方,形成类似口袋的形状,表示太阳升起的方向。
他最喜欢听《山东琴书》,每次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山东文化氛围。
山东音乐、琴曲、音乐艺术、民间艺术、文化特色
山东琴曲、山东音乐艺术
非山东琴书、西方音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