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臼的意思、乌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臼的解释

(1).亦作“ 乌桕 ”。落叶树。实如胡麻子,多脂肪,可制肥皂及蜡烛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乌臼》:“《玄中记》:‘ 荆 扬 有乌臼,其实如鷄头,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 宋 辛弃疾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词:“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乌桕木》:“乌桕,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云: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

(2).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鷑鳩,《尔雅》名鵧鷑…… 江 东谓之乌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臼(学名:Sapium sebiferum),在《汉语大词典》中记载为落叶乔木,属大戟科植物,古称"乌桕",因"臼"与"桕"通假而存在异名现象。其名称源自《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乌臼"因"乌喜食其子,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的特征得名。

该植物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形态特征:树高可达15米,叶片菱形或阔卵形,入秋转为艳红色。种子外被白色蜡质层,形成"白籽挂枝头"的独特景观,宋代杨万里曾以"乌桕平生老染工"赞其秋色。
  2. 实用价值:种子含油率达40%以上,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其油脂可制烛照明。现代研究表明其油酸含量达78%,是优质工业用油原料。
  3. 文化象征:在江南地区被视为"乡土树种代表",与《楚辞》中"橘颂"形成南北植物文化对照,清代《广群芳谱》详载其种植技术。

语言学角度,"乌臼"存在地域性异名现象,如湖北称"木梓树"、安徽称"桕籽树"。该词汇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有7种方言称谓,印证其广泛分布特性。

网络扩展解释

“乌臼”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植物名称(主要含义)

  1. 基本属性
    学名 Sapium sebiferum,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高约8-15米,树皮灰褐色,叶片菱形全缘,冬季变红,是少见的红叶植物。
    果实为蒴果,种子外包蜡质假种皮,可提取油脂用于制作蜡烛、肥皂或油漆。

  2. 特征与用途

    • 叶片有毒,不宜种植在鱼塘附近。
    • 白色乳汁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
    • 别名包括“乌桕”“鸦舅”“琼仔树”等。

二、其他含义

  1. 鸟类名称
    指一种鸟,唐代张祜诗句“乌臼花生乌臼啼”提及此名,明代《本草纲目》称其为“鷑鸠”(伯劳鸟的别称)。

  2. 成语比喻
    古代用“乌臼”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因其黑色象征深沉内敛,需结合《史记》等文献理解。


提示:如需更详细的植物学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老败室薄靡壁画禀明乘邅叱诃赤朴愁海床笫出贷蠢驴摧服打踅磨彫敝放空气废斥跪起鹤企浣花天护心栏犟劲减廪警戒线倦眼举世句投空凄款式凉亭裂谷流说龙仙芝鹿鱼卖油嘴媚媚内絶配俪颇败前对齐伦乞臧日禁絁紬世望逝运守视説辞诉幅肃寂素旗誻誻天可汗天瓢同心脍頽肩外权胁肩隙驹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