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畚箕的意思、畚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畚箕的解释

(1) [dustpan]∶一种铲状盘,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

(2) [basket for earth,etc.]∶运土工具,用草绳或竹篾编成

详细解释

即簸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或暂时盛放东西。《说岳全传》第三回:“﹝ 岳飞 ﹞即去取了一个畚箕,走出门来。” 叶圣陶 《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畚箕(拼音:běn jī)是汉语中一个传统名词,指一种用于盛放、搬运垃圾或土石的器具,通常由竹篾、藤条或塑料等材料编织而成,形似簸箕,底部扁平,三面有低矮边沿,一侧敞口便于倾倒。以下从字形、释义、用途及权威来源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字义解析

  1. 字形结构

    • 畚:从“田”从“弁”,本义与农具相关。《说文解字》释为“蒲器,所以盛粮”,后引申为盛土器具。
    • 箕:从“竹”,本义为竹编的簸扬器具,后泛指类似形状的容器。

      二字组合后,“畚箕”特指一种带敞口的搬运工具。

  2. 核心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畚箕:用竹、木、铁皮等制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装垃圾、运土石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6.)


二、用途与分类

  1. 传统功能

    • 农用:古代用于搬运土壤、肥料或粮食,常见于农耕场景。
    • 清洁工具:现代多用于清扫时收集垃圾、尘土,常与扫帚配合使用。
  2. 现代变体

    • 材质演变:从竹编发展为塑料、金属等材质,如塑料畚箕轻便耐用,成为家庭常用清洁工具。
    • 方言别称:部分地区称“撮箕”“灰斗”(如南方方言)或“土簸箕”。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1. 民俗象征

    在民间习俗中,畚箕因形似“聚宝盆”,部分地区将其视为招财工具,如春节时放置硬币祈求丰裕。

  2. 文学意象

    古典文学中常作为劳动符号出现,如《诗经·小雅》中“畚梮之役”,反映古代土木工程场景。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辞海》(第七版):

    畚箕:一种竹编或木制的盛物器具,口大底浅,多用于搬运杂物。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2. 《汉语大词典》:

    畚箕:三面有边、一面敞口的容器,用于装运垃圾或土石。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五、方言与地域差异


畚箕作为汉语中的具象名词,既承载了农耕文化的实用功能,亦在语言演进中融入日常生活,其释义与用途在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界定。

网络扩展解释

“畚箕”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具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畚箕(拼音:běn jī)是一种铲状或盘状的器具,主要用于收运垃圾、粮食或土石等松散物。它既是农用工具,也用于家庭卫生清洁。

二、结构与材质

三、主要用途

  1. 农业生产:运输肥料、泥土或农作物,是农村常见的搬运工具。
  2. 家庭清洁:收集地面垃圾,类似现代“垃圾铲”的功能。
  3. 粮食处理:临时盛放或晾晒谷物,尤其在传统农耕场景中使用广泛。

四、与簸箕的区别

五、文化延伸

在部分方言(如广宁话)中,“畚箕”被引申为带有贬义的诅咒语,暗喻“短命”或“被丢弃的命运”,源于古代夭折婴儿用畚箕处理的习俗。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使用场景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黯云剥猪猡宾末宠娇酬地当寝搭膝短虑断囚风府丰泰奋轧妇政干世共川鼻饮国城荷恩幻景甲癸艰子絜皋记録本旌贲九行八业旧落记纂啳刊授大学鲙手旷古未有酷热连音列代离娄领家龙眉嫚臧辇跸笸篮剖心析胆普陋茹千分尺前思后想愆淫弃甲清净无为燃萁煮豆挼弄扇席温枕蛇回兽怕收敛铁围山捅马蜂窝童山痛痛快快唾骂尪孱武皇忤意仙风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