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节操。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孔僕射 为 孝武 侍中”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孔安国 ﹞少而孤贫,能善树节,以儒素见称。”
“树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树节(shù jié) 主要指“树立节操”,属于古代汉语用法,强调培养或坚守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解释在多个词典中被引用,如《世说新语·德行》中提及孔安国“少而孤贫,能善树节,以儒素见称”,即通过树立节操赢得赞誉。
“树节”是一个古典词汇,主要强调道德层面的节操树立。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现代引申义,可参考《世说新语》等古籍或相关领域专业资料。
树节是指树木的节水部分。它是树干或树枝上的一段环状结构,由较为坚硬的木质和柔软的髓质组成。树节的形成是树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树节的部首是木(木字旁),包含4个笔画。
《树节》一词的来源和意义都很直接。它由“树”和“节”两个字组成。树代表着自然界中的植物,节则表示生长中的一段环状结构。因此,将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树节”这个词语。
在繁体字中,树节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为「樹節」。
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到树节的另一种写法为「樞」。樞与树节的意义相同,均用来表示树木的环状结构。
1. 树节的年轮可以显示出树木的生长情况。
2. 这段树枝上的树节已经完全干枯了。
3. 孩子们经常在树节上刻字玩耍。
1. 树干(shù gàn):树木的主干部分。
2. 树枝(shù zhī):树木的分枝部分。
3. 树根(shù gēn):树木长在地下的主要依附和吸收水分养分的部分。
树枝、树干、木节
树叶、花朵、果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