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阙的意思、漏阙的详细解释
漏阙的解释
漏脱,缺失。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补五常之漏闕,缀三代以维纲。”
词语分解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 阙的解释 阙 (闕) è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专业解析
“漏阙”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汉语用法来理解:
-
基本含义:
- 漏: 本义指液体从孔隙中渗出,引申为遗漏、缺失、疏漏、泄露。
- 阙: 本义指宫门前的高台或望楼,引申为缺失、空缺、过失、缺点。在古代文献中,“阙”常通“缺”。
- 漏阙: 因此,“漏阙”的核心意思是指遗漏和缺失,强调事物因疏忽或缺陷而导致的不完整、不完善的状态。它常用来指文字、记载、制度、法规等方面的疏漏和缺陷。
-
具体应用:
- 指文字记载的缺失: 形容书籍、文章、档案等因抄写错误、散佚或记录不全而造成的文字内容上的遗漏和空缺。例如:“古籍历经传抄,难免有漏阙之处。”
- 指制度法规的疏漏: 形容法律、规章、制度等存在不完善、不周密的地方,有漏洞可钻。例如:“此法规尚有漏阙,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 指事物的不完整: 泛指任何事物因缺失某部分而导致的不完整状态。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对“漏阙”一词有明确的释义,将其解释为“遗漏缺失”。虽然无法提供在线链接,但该词典在各大图书馆、学术机构及权威在线辞书平台(如知网、汉典网等引用的基础)均可查阅。
- 《辞源》 (商务印书馆):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阙”字的释义中包含“缺失、空缺”义项,并引用了古代文献例证,是理解“漏阙”中“阙”字含义的重要依据。同样,实体书和授权电子版是可靠来源。
- 古代文献用例: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其用法印证了上述含义。例如,在史书或文集中常可见到对典籍、法令“漏阙”的描述。
“漏阙”意指遗漏和缺失,主要用于描述文字记录、规章制度或其他事物因疏忽、缺陷而造成的不完整、不完善的状态。其核心在于强调因“漏”(遗漏)和“阙”(空缺)共同导致的缺陷。如需更详细的古汉语例证和精确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权威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漏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拼音为lòu quē(部分网页标注为què,需结合语境),指事物存在漏脱、缺失的现象,多用于描述文字内容或制度规范的不完整性。
二、词源与经典用例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玄畅赋》:"补五常之漏闕,缀三代以维纲",意为修补传统伦理制度中的疏漏,维系社会纲常。
三、语义构成解析
• "漏"指漏洞或缺点(如水从容器渗出)
• "阙"通"缺",表示不完整或空缺(如提到"阙"的"缺"字用法)
二字组合强化了"不完善且有遗漏"的语境。
四、应用场景
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文章缺漏),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制度缺陷)。现代多作为书面语使用,日常口语中更常用"漏洞""疏漏"等替代词。
注:部分网页(如)将其归为成语,但权威辞书未标注成语属性,建议在正式写作时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懊糟白藏悲呻奔叛碧嶂不当人才容残民害物长戚禅榻成积称职赤洒洒楚臣春山酢报打出吊入东瓜穣青花发堵防护粉连纸犷俗果位河吞大合从连衡虎彝绞直缴奏洁敬节性救援开口见心留州葎草蟊疾秒表逆计数滂集扑蝴蝶朴素脐风祇林青芒履秦中散文诗神仙署霜情霜鵶水银灯肆器体词同产弟通古博今僞廉未入相鼠显显翼翼县舆销改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