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奏的意思、缴奏的详细解释
缴奏的解释
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宋史·刘一止传》:“﹝ 刘一止 ﹞迁给事中……居琐闥百餘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帝曰:‘去冬以宫中缺人使令,因召旧人十数辈,此何繫外廷利害,而 范祖禹 、 丰稷 、 文及甫 并有章疏陈古今祸福以动朕听, 希纯 等又缴奏争之,何乃尔也!’”
词语分解
- 缴的解释 缴 (繳) ǎ 交纳,交付:缴付。缴销。缴款。缴纳。 迫使交付:缴械。缴获。 缠绕,扭转:“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 纳 缴 (繳) ó 系在箭上的丝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奏的解释 奏 ò 作乐(?),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奏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 呈现,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缴奏”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释
“缴奏”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公文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臣子将处理完毕或奉旨办理的公务、奏章等,向上级(尤其是君主)回复、呈报结果或交还相关文件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 核心释义
- 缴: 本义有交纳、交付、归还之意。在公文语境中,特指下级对上级的回覆、呈报或交还处理过的文书。
- 奏: 本指向君主进言或上书。引申为臣子向皇帝报告、请示的文书或行为。
- 缴奏: 二字结合,构成一个动宾结构或联合结构的公文术语,意指:
- (臣子)将处理完毕的事务或奉旨办理的结果回覆、报告给皇帝。 这是最核心的含义。例如,皇帝将某份奏章批给某大臣处理,该大臣处理完毕后,需要将处理意见或结果“缴奏”给皇帝。
- (臣子)将皇帝批复或处理过的奏章等文件交还。 尤其指在皇帝对奏章做出批示(如“知道了”、“该部知道”)后,负责处理该奏章的官员或机构(如内阁、通政司)需要将这份已批示的奏章“缴”还(即归档或进入下一步流程),同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奏”(报告处理情况)。
二、 历史语境与用法
“缴奏”一词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官方文书制度和行政流程中。它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公文运转程序:
- 流程环节: 是奏章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奏章由臣子呈上(上奏),皇帝阅览后可能直接批示,也可能下发相关部门或大臣议处(“发下”或“交办”)。相关部门或大臣议处完毕后,需将结果“缴奏”皇帝。
- 责任主体: 执行“缴奏”的主体通常是负责具体处理该事务的官员或机构,如内阁大学士、六部官员、通政使司等。
- 内容对象: “缴奏”的内容可以是处理意见(票拟)、执行结果报告、或者就是将皇帝已批示的原件按规定流程归档或下发。
三、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的权威工具书。其对“缴奏”的释义精炼地概括了其核心含义:“犹言回复上报。” 并引用了明代张居正《请宥言官疏》中的实际用例:“此二疏者,臣等再三参酌,情词可原,谨票拟宽宥,上请圣明裁夺。如蒙允准,乞即发臣等拟票上传,以便缴奏。” 此例清晰展示了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处理完言官奏疏后,拟好处理意见(票拟),请求皇帝批准,一旦批准,他们便执行“缴奏”的流程(将皇帝的决定上传或归档)。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明史·职官志》: 作为正史,记载了明代官制运作。其中关于内阁、通政司等机构的职能描述,间接反映了“缴奏”作为公文运转环节的存在。例如,内阁有“票拟批答”之权,通政司负责“出纳帝命,通达下情”,这些流程中都可能涉及“缴奏”行为。来源:《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万历起居注》/《明实录》等原始档案: 这类原始史料中大量记载了具体的政务处理过程,包含众多“缴奏”实例。如某日皇帝将某份奏疏发下内阁或部院“看详”(研究处理),数日后,该部门负责人“具本缴奏”处理结果。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历起居注》或《明实录》相关卷册。
-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作为明代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奏疏中多次出现“缴奏”一词,是其实际政务处理中的常用语。除上述《请宥言官疏》外,在请求批复其他事务的奏疏中也常有“伏乞圣明裁断,发下臣等,以便缴奏施行”等表述。来源: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相关奏疏部分。
“缴奏”是古代中国(尤以明清为典型)官场公文术语,意指臣子或相关机构将奉旨处理完毕的公务或奏章的结果、意见,或已获皇帝批示的奏章本身,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最终是皇帝)回复、呈报或交还的行为。它体现了古代行政体系中严格的文书流转与信息反馈机制。其释义与用法在《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及《明史》、原始档案、名臣奏议等历史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和丰富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缴奏”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职的特定职能,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
基本含义
指给事中(古代官职)行使职权时,对皇帝发布的制敕或臣子提交的章奏进行审核。若发现内容有违失或错误,可予以驳正并封还,即拒绝通过。
-
职能与作用
作为监察制度的一部分,“缴奏”体现了对皇权与行政的监督。例如《宋史·刘一止传》记载,刘一止任给事中时频繁“缴奏”,导致当权者忌惮,说明其职能具有制衡作用。
-
历史实例
宋代哲宗时期,因宫廷人事调动引发争议,范祖禹等官员通过“缴奏”反对,皇帝对此表示不满,侧面反映这一机制对皇权决策的干预。
-
词源与演变
字面由“缴”(提交/驳回)和“奏”(呈报)组成,原指封还章奏的行为,后专指给事中的职责。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制度背景,可参考《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拜发背书獘政不平则鸣不祧尺籍短书赤书蚩尤戏重来舛骛楚神词锷电曜吊引多元函数独学寡闻二十四诗品风团奋勇向前腹诅感慨激昂贵人善忘核见阂山晦显豁怀奖杯简峭击馋銡子蠲法巨袟酷暑连用麟服六宝罗衿庐室美选免逐谬工女国庆福青锁闱倾飐寝湮宂衣畲客申表鼪鼯之径食鴈说言缩头腾化抟心揖志温愿武工五位百法霞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