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桡词的意思、桡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桡词的解释

见“ 橈辞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桡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桡词”在古籍中通常写作“桡辞”(橈辭),表示屈从或曲解的言辞。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重黎》,原句为:“陈轸、石建,多桡辞以乱事。”意为用不正直的言辞扰乱事务。


二、字义分解

  1. 桡(ráo)

    • 本义:弯曲、屈服。如《说文解字》释为“曲木”,《荀子》中引申为“不屈服”(“不桡”指坚持原则)。
    • 引申义:
      • 桡骨:前臂外侧的长骨(现代解剖学术语)。
      • 船桨:古代指划船用具,如《列子》中“竿木桡”。
  2. 词/辞(cí)

    • 古代“词”与“辞”常通用,均指语言表达,如文辞、言辞。此处“桡词”中的“词”特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语言。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形容因外界压力而改变立场或曲解事实的言论,常见于古文批评语境。例如史书评价某人“多桡辞”,即暗指其言论缺乏原则性。


四、参考资料

综合《法言》《说文解字》等文献释义,以及现代词典对“桡”的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桡词

桡词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木和匕,总共11画。它是从现代汉字“绕”派生而来,具有相似的意思。汉字“桡”是一个繁体字,与简体字“绕”音近而形异。

来源

“桡”一词最早出现在《説文解字》中,原本的意思是绕圆,引申为绕行、环绕的意思。后来又进一步扩展为围绕、周围等含义。

繁体

“桡”为“繁体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逐渐不再使用,被简化字“绕”所取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桡”字曾有不同的写法。早期的写法中,“桡”字的上方有一个“龙”形状的字体,下方则是一个包围绕圆形的“丸”字体。后来逐渐演化为现代的写法。

例句

1. 他表演时,手中的绳子像一条灵巧的桡龙,引人入胜。

2. 小鸟围绕着树林飞舞,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桡形图案。

组词

桡状、桡动、围桡、桡道、桡圈

近义词

环绕、包围、围绕、环状

反义词

直线、直行、直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