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一德的意思、同心一德的详细解释
同心一德的解释
同“ 同心同德 ”。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清 鲁一同 《盖宽饶论》:“以 宣帝 之明, 魏侯 为相,同心一德,而使国有杀諫之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此时财政外交困难已极,我军民同心一德,犹惧颠危。”
词语分解
- 同心的解释 ∶思想或认识一致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圆同心度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详细解释.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 一德的解释 .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易·繫辞下》:“恒以一德。” 孔颖达 疏:“恒能始终不移,是纯一其德也。”《旧唐书·裴度传》:“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
专业解析
“同心一德”是由“同心”与“一德”组合而成的成语,指众人秉持相同的信念和德行,齐心合力达成共同目标。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后逐渐演变为四字固定结构。
语义解析
- “同心”:强调思想统一。《说文解字》释“同”为“合会”,即聚合之意;“心”指思想内核,合指思想层面的高度一致。
- “一德”:《汉语大词典》注“一”为专一,“德”指道德准则,合指遵循统一的道德规范。
- 整体内涵: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强调“君臣同心一德”,特指上下级摒弃私利,以公共利益为行动纲领。
现代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团队协作或集体精神,例如《人民日报》曾以“两岸同胞同心一德”呼吁文化共识(引自《人民日报语料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该词被标注为褒义成语,适用于正式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同心一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óng xīn yī dé,其核心含义是思想统一、信念一致,与“同心同德”同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指众人心意相通,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强调集体协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统一思想和行动才能成功。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出自《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后世演变为“同心一德”,如明代李东阳在《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中写道:“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述群体的一致性(如“军民同心一德”)。
- 近义词:同心同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
- 反义词: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4.应用示例
- 历史文献:清代鲁一同《盖宽饶论》中提到“同心一德”以强调君臣协作。
- 现代场景:可用于描述团队合作、社会团结等场景,如“企业上下同心一德,共渡难关”。
5.核心价值
-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与和谐共进的理念,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续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中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箱步光常语唱造骋技传福出辅蠢类大奸道洽蹈隙大猷分肌劈理歌本过云顾山钱还形鹤貌红蜡荒梗扈狩讦牾截趾適履卷角牸乐生聊亮伦比躶形陆叶买进卖出漫面马童弥沦目想目眐心骇拟疏僻愚前度刘郎寝停奇形怪状旗志蜷蹜权相洒花山黛神监四离四絶送祟太冲铁局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自流体玄铜竟推捱无籍之徒五千文显文闲写鲜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