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聋俗的意思、聋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聋俗的解释

(1).愚昧无知的世俗。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今将植橘柚於玄朔,蔕华藕於修陵,表龙章於裸壤,奏《韶武》於聋俗,固难以取贵矣。” 唐 孟浩然 《赠道士参寥》诗:“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章炳麟 《<革命军>序》:“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义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指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顾蒙 ﹞困於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於聋俗,以换斗筲之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聋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愚昧无知的世俗
    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蒙昧、缺乏见识的风气。例如唐代孟浩然在《赠道士参寥》诗中提到“聋俗本相轻”,暗喻世俗对高雅事物的无知与轻视。

  2. 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形容某些人审美能力低下,无法分辨美丑或善恶。如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批评“聋俗”者以浅薄的标准衡量价值。


二、出处与用例


三、综合解析

“聋俗”既可用于批判群体性的蒙昧(如封建陋习),也可形容个体审美粗鄙。其核心在于“对外界优秀事物缺乏感知与判断力”,常带有贬义,多用于文学或批判性语境。

注意:具体语境中需结合古籍用例(如汉典)理解其历史内涵,避免与现代衍生义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聋俗

《聋俗》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耳”和“土”。它的拆分笔画为7画。

来源

《聋俗》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最早出现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个词的意义是指耳朵听力障碍、听觉迟钝,也引申为与社会风俗、道德等相关的陋习、恶俗。

繁体

《聋俗》的繁体写法为「聾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献中,有时候也可以看到《聋俗》这个词以「耳聾土俗」的形式出现。

例句

1. 他患有聋俗,无法听到其他人说话的声音。

2. 这个社区鼓励居民改掉陋习,摆脱聋俗。

组词

聋哑、聋子、俗气、陋俗

近义词

陋习、恶俗、庸俗

反义词

高雅、文明、礼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