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杀的意思、恶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杀的解释

厌恶杀生。《魏书·崔亮传》:“ 灵太后 令曰:‘ 亮 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摄御万几,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圣朝好生恶杀,收雷寝电。” 明 宋濂 《西域军中获角端颂》:“是兽名角端,能日行万八千里,其见则恶杀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杀”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历史用法解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恶”本义为罪过、凶暴,《说文解字》释为“过也,从心亚声”;“杀”则指以武力终止生命,《广韵》注为“戮也”。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宋元白话文献,如《水浒传》中“恶杀都来”即形容极凶残的杀戮行为,含强烈贬义色彩。

在近现代汉语中,“恶杀”一词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方言或特定语境。例如清代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用“恶杀形”描述凶恶神态,此处“杀”作程度副词,强化“恶”的极端性。现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该词在江浙地区的变体“恶掐”,指凶狠争斗,印证其地域性特征。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恶杀”属偏正结构,核心语义由“恶”主导,“杀”起补充强调作用,整体表达超越普通恶劣性质的极端暴力倾向,常见于文学性描述或口语夸张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恶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厌恶杀生”,多用于表达对杀戮行为的否定态度或主张减少伤害生命。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文献出处与用法

  1. 《魏书·崔亮传》
    灵太后曾下诏:“亮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摄御万几,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
    ——此处“恶杀”体现统治者对刑罚的克制态度,主张以功抵过而非处死。

  2. 其他典籍引用

    • 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圣朝好生恶杀,收雷寝电。”
    • 明代宋濂《西域军中获角端颂》:“是兽名角端……其见则恶杀之象。”
      ——均通过“恶杀”强调仁慈治国或天意警示。

词源与扩展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魏书》原文或汉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把弄贬骨变节镖行璧合冰上运动兵式操豳谷漕斛赤绋锤击试验存政盗宄雕镂藻绘耑家二省耳咽管法城脯修改弦易调耕助隔厌滚圆溜胖还辕黑洋狠石见在身家言邪学讦难借尸还阳浄缾襟期魁杓苦涩历事离颜隆高龙顔凤姿旅獒美唐彭铿青黑秦穆公穷辙趋参搉估穣子上切生敛十钻树倒猢孙散松乔迁景嗉子天地良心亭亭玉立瓦甑五保户镶牙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