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冻雪的意思、冻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冻雪的解释

犹冰雪。 隋 江总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池臺聚冻雪,栏牖噪归禽。” 唐 韦应物 《宿永阳寄璨律师》诗:“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冻雪在汉语中是由“冻”与“雪”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引申义及文学意象三方面阐释:


一、字面释义

  1. 寒冷凝结的雪

    “冻”指液体遇冷凝固(如冰冻),故“冻雪”特指低温下形成的坚硬积雪或冰晶态雪,区别于松软的新雪。例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因严寒而冻结的雪”,强调其物理状态。

  2. 气象学关联概念

    在气象领域,冻雪与“雨夹雪”“冻雨”相关,指地表温度低于0℃时,降雪落地后形成的冰层或积雪(《大气科学名词》)。


二、文学意象与象征

  1. 严寒与困境的隐喻

    古典诗词常以冻雪象征严酷环境或人生逆境。如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借冻雪极写边塞苦寒(《全唐诗》)。

  2. 高洁坚韧的品格

    冻雪因其晶莹剔透、不染尘埃的特性,被赋予清高孤傲的意象。宋代陆游《梅花》诗“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即以冻雪衬托梅之坚贞。


三、构词理据与演变

“冻”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冰也”,本义为水凝;“雪”则为“凝雨说物者”(《说文解字注》)。二者结合后,从先秦的单纯自然现象描述(如《诗经》“雨雪其雱”),逐渐扩展至情感与哲学层面,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审美符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 2020.
  3. 彭定求 等编.《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4. 钱仲联 校注.《剑南诗稿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网络扩展解释

“冻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严寒天气下积雪结冰的自然现象,常用来形容冰封的雪景或极寒环境。例如唐代韦应物诗句“冻雪封松竹”便描绘了冰雪覆盖松竹的景象。

二、具体特征

  1. 物理状态
    不同于普通降雪,冻雪多指雨夹雪落地后形成的粘合状冰层,或积雪因低温冻结成坚硬冰面。
  2. 灾害性影响
    长时间冻雪可能导致电线、树枝裹冰,引发断线、倒树等次生灾害。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辨析

与“降雪”区别在于:

五、扩展说明

该词在清代文献中已用于描述冰冻雪灾(如湖南虫灾与冻雪并记),现代多用于诗歌、气象预警等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红颜卑亵柄权驳阻常选称乱檮昧川藏公路黜贬倒打一瓦藩戚废举丰霸抚孤恤寡宫廷公席工友莞尔而笑古渡鼓柷汉火经线可中媿色莱夷剌子了落敛缗留难绿林豪杰庬澒蚂蚁啃骨头灭宝哪箇闹阳派衍攀配钦倾漆皮全算驱弹佉楼三差两错生碑申审神颖神媛室第霜岚殊胜帑银套口供滕室哃疑投资银行团凤窝穣贤嗣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