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子的意思、踏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子的解释

亦作“蹋子”。踏床。坐时搁脚的小几。《宋史·舆服志二》:“﹝龙肩舆﹞其制:方质,椶顶,施走脊龙四,走脊云子六,朱漆红黄藤织百花龙为障,緋门帘,看牕帘,朱漆藤坐椅,踏子,红罗裀褥,软屏,夹幔。”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当行利人事》:“又问:‘何以为利人事?’ 繁 指坐间蹋子曰:‘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予为正之……如此类者,随事而利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踏子"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主要含义如下:

  1. 床前踏脚的小凳或矮几

    指古代放置于床榻前供人踩踏、便于上下床的矮凳或矮几,又称"踏床"。其高度通常低于床榻,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例如《汉语大词典》释:"踏子,即踏床。置于床前的小凳。"

  2. 防潮防尘的实用功能

    在古代居室中,踏子可隔绝地面湿气,保持床榻清洁,同时方便使用者穿脱鞋履。据《中国古代家具辞典》记载,宋代以后此类家具在民间广泛使用,材质多为木制,形制简洁稳固。

  3. 礼制与身份的象征

    在传统礼俗中,踏子的高度与装饰体现等级差异。贵族所用踏子常雕刻纹饰,而平民多用素面。明代《三才图会》提及:"榻前设踏子,尊者加锦褥",反映其社会文化内涵。

参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王世襄. 《中国古代家具辞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3. 王圻、王思义. 《三才图会·器用卷》. 明代万历刻本(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网络扩展解释

“踏子”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一种坐具附属的搁脚家具,又称“踏床”,功能类似现代脚凳。其注音为tà zǐ(ㄊㄚˋ ㄗˇ),字形也写作“蹋子”。

二、历史用例

  1. 宋代宫廷用具
    据《宋史·舆服志二》记载,龙肩舆(帝王轿辇)中配有“朱漆藤坐椅”和“踏子”,作为搁脚部件,材质与座椅统一,搭配红罗裀褥等装饰。
  2. 明代生活场景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提到,踏子若摆放不正会“蹙人足”,需调整以利他人使用,说明其日常实用性。

三、结构与功能

四、相关延伸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可通过“脚踏”“脚凳”等现代词汇对应其功能。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详细考据,可参考《宋史》及明代笔记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脰北京时间变改壁立千仞碧耸耸涔水宸算萃类挡驾打破砂锅鹅存礼废反冲放言高论夫妇涵浸花堆锦簇回波词夹搀嫁祸于人贱字椒栢酒惊呼竞买静气进究苦参郎星炼顶祃牙脢胎蒙巾面茶命称秘隐幕胥内壸鸥波萍迹批转气数已尽驱课涩呐山区申禀慎初适切首座瘫痪贪耍恬豁湍决驼车万年青文势窝工兀底律下定香岩地贤侯小斗喜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