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馈祀的意思、馈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馈祀的解释

以酒食祭鬼神。《书·酒诰》:“尔尚克羞馈祀。” 孔 传:“能考中德,则汝庶几能进馈祀於祖考矣。”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三代制六道·父》:“尚其享此,以称馈祀之盛。” 宋 汪应辰 《枢密院计议钱君嫔夫人吕氏墓志铭》:“妇人德止于柔顺,职止于馈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馈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祭祀活动中进献祭品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以食物献祭于鬼神”,强调祭祀过程中“供奉”与“礼仪”的双重性质。该词由“馈”和“祀”二字构成:前者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饷也”,特指向尊长或神灵进献饮食;后者见于《周礼·春官》记载“祀大神,祭大祇”,指整套祭祀仪式。

在具体语境中,馈祀需遵循严格的礼制规范。《礼记·曲礼》提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说明馈祀行为受礼法约束,祭品选择与进献程序均体现古代等级制度。例如《左传·僖公五年》载“明神不蠲要盟,惟德是依,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馈祀矣’”即通过中断馈祀行为,暗示国家祭祀体系的崩坏。

从词汇演变角度观察,《古代汉语词典》指出“馈祀”多用于先秦文献,汉唐后逐渐被“祭祀”“供享”等词替代,但在典章类文献中仍作为专业术语保留。相关衍生词包括“馈食”(祭祀所用熟食)、“馈献”(进献祭品礼仪)等,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语言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馈祀”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其含义与祭祀仪式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馈祀”指以酒食等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表达敬意与感恩。该词由“馈”(进献食物)和“祀”(祭祀)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进献祭品进行祭祀”。

二、字形与词源

  1. “馈”字解析:形声字,部首为“饣”(食),本义为赠送食物。如《说文解字》提到“馈”表示“进食于人”。
  2. “祀”字含义:指祭祀活动,尤其与鬼神、祖先相关。

三、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酒诰》:“尔尚克羞馈祀”,孔颖达注解为“以酒食祭祖考”。宋代王安石、汪应辰等文人也曾在文中使用此词,例如“尚其享此,以称馈祀之盛”。

四、文化意义与使用场景

  1. 传统仪式: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环节,包含食物、酒水等供品,承载对神灵或祖先的敬奉。
  2. 象征意义:既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寄托对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祈愿。
  3. 现代延伸:可用于比喻对前辈或领导的尊重,如“以馈祀之心待师长”。

五、相关成语与扩展

与祭祀相关的成语还有“寝馈难安”“中馈乏人”等,均与“馈”的进献、供养含义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馈”的字形演变或祭祀礼制细节,可参考《说文解字注》《周礼》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抱衾报人闭市播谷不以为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痴箭崇化道岸颠頽坻穨诋抑斗鸡眼独吟二十四友饭时分门别类各各宫钥贯月之辰贵州省股慄怀琰黄颊倱伅绛灌椒颂惊婚爵钗菌蟪科兵可乐匡壁醽渌林垧梅大头捏陷排镩七推八阻鳅鱓曲簿任子桑杈三生有幸三折笔伤恫芟芟善应胜景适缘衰庸阘懦双子座鼠遁黍秀宫庭虽说损寿题疏惟念无忤贤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