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酒食祭鬼神。《书·酒诰》:“尔尚克羞馈祀。” 孔 传:“能考中德,则汝庶几能进馈祀於祖考矣。”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三代制六道·父》:“尚其享此,以称馈祀之盛。” 宋 汪应辰 《枢密院计议钱君嫔夫人吕氏墓志铭》:“妇人德止于柔顺,职止于馈祀。”
“馈祀”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其含义与祭祀仪式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馈祀”指以酒食等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表达敬意与感恩。该词由“馈”(进献食物)和“祀”(祭祀)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进献祭品进行祭祀”。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酒诰》:“尔尚克羞馈祀”,孔颖达注解为“以酒食祭祖考”。宋代王安石、汪应辰等文人也曾在文中使用此词,例如“尚其享此,以称馈祀之盛”。
与祭祀相关的成语还有“寝馈难安”“中馈乏人”等,均与“馈”的进献、供养含义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馈”的字形演变或祭祀礼制细节,可参考《说文解字注》《周礼》等古籍。
馈祀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以食物、酒水等供养神灵或祖先的行为,用于表示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馈(左边的部首为饣,共9划)+ 祀(左边的部首为礻,共4划)= 馈祀(共13划)。
来源:馈祀这个词由两个不同的汉字组成。其中,「馈」最初是指猎人献上所猎获动物的肉食,后来引申为向神明献上膳食。而「祀」指的是向神灵或祖先祈福,表示尊敬和感恩之情。因此,「馈祀」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食物供养神灵或祖先的意思。
繁体:馈祀的繁体字为「饋祀」。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中,馈祀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馈」的古字形为「餽」,表示食物供养;而「祀」的古字形为「禩」,表示祭祀。在古代社会,人们常通过举行祭祀仪式来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例句:
1. 每年农历的清明节,我们会去祖先墓前进行馈祀仪式。
2. 他把新收获的水果摆在神龛前,用作馈祀。
3. 馈祀神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词:供养、供奉、奠祭、祭拜。
近义词:祭祀、祭奠。
反义词:吞噬、糜烂。
【别人正在浏览】